瑞信证券更名,北京证券重出江湖,亏损“包袱”待卸下
创始人
2025-07-25 01:24:56
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7月24日讯(记者 王婉莹)从外资券商转身为国资控股券商后,瑞信证券正式更名,时隔近20年,“北京证券”回归。

7月23日晚间,方正证券(601901.SH)公告称,瑞信证券正式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证券”)。工商信息变更显示,此次股权变更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国资公司”)持有北京证券85.01%股权,瑞银集团保留剩余14.99%股权。

回溯来看,这场历时一年多的股权转让,北京国资公司为此支付了总计约15.35亿元的对价,其中6.505亿元收购瑞银所持36.01%股权,8.85亿元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实现了绝对控制。至此北京国资体系参控股的券商也增至5家,还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原恒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

经营方面,近年来,瑞信证券整体业务表现较为平淡,2024年,其营业收入为0.57亿元,净亏损1.62亿元,连续三年亏损,“包袱”仍待卸下。

北京国资公司实现控股

瑞信证券前身为2008年设立的瑞信方正证券,由瑞士信贷银行(下称“瑞信”)与方正证券合资组建,初始股权结构为瑞信持股33.3%,方正证券持股66.7%。2020年瑞信完成对瑞信方正证券的增资,持股比例达到51%,后者成为外资控股券商之一,并于次年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转折发生在2023年,瑞银集团收购瑞信后,因触发证券业“一参一控”监管红线,为适应政策要求,不得不在瑞银证券与瑞信证券之间做出选择。

Wind数据显示,2024年瑞银证券营收为10.47亿元,而瑞信证券营收仅为0.56亿元,前者超出后者十余倍。二者体量差距较大,或也是瑞银集团选择放弃瑞信证券原因之一。

2024年6月,北京国资公司与瑞银集团、方正证券就收购瑞信证券股权达成三方协议。根据协议,北京国资公司以9135万美元(约合6.505亿元)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36.01%股权,同时以1.24亿美元(约合8.85亿元)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

北京国资公司曾在其公众号发文称,公司与瑞银集团有着近20年的紧密合作关系,收购瑞信证券股权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延伸,也是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2025年3月,证监会正式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经过4个月过渡期,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和更名。

而“北京证券”的重现,则承载着一段跨越二十年的金融变迁史。1993年成立的北京证券,曾是早期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05年因经营困难引入瑞银集团参与重组。2006年12月,在原北京证券重组的基础上,瑞银证券成立,前者品牌从此淡出市场。

对于重新启用北京证券品牌,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证券名字里也有北京国资的算盘,把外资标签撕掉,换上‘京城户口’,明确了国资属地化标签,越是清晰,牌照、资源、项目就越容易倾斜。”

尚未卸下亏损包袱

需关注的是,重新起航的北京证券,尚未卸下亏损“包袱”。

从近三年表现来看,2022年其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滑超4成,净亏损2.55亿元;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缩减近半,净亏损1.99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为0.57亿元,净亏损1.62亿元,连续三年亏损。

与此同时,其员工数量也在不断下滑,截至2021年底,瑞信证券共有员工237名,其中投行业务人员68名。截至2023年末,该公司员工人数126人。而到了2024年底,其共有员工103名,投行业务人员仅剩29名。

此前,投行业务是瑞信证券业务优势所在,而投行员工的大幅缩减,或许也可以窥见业务发生了较大调整。

“过去靠跨境投行、离岸家族办公室打天下,现在外资股东退出,瑞信证券只能掉头向内,发力北交所IPO、京系国企混改、地方债等,这些才是‘近水楼台’。”卢克林指出。其认为,北京证券适宜走“小而美”路线,做北京国资的精品投行,比如聚焦北交所IPO业务;财富管理端打“京城新中产”牌,把区域黏性做到极致,以及做北京国资企业的贴身财务顾问等,充分发挥股东和区域优势。

北京国资公司则对外表示,控股北京证券是推动首都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未来,将推动北京证券发挥为新质生产力融资、为耐心资本长期配置服务的重要功能,全力服务北京构建一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实体经济融资服务,更好支持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北京证券的加入,北京国资体系参控股券商已达5家,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以及北京证券。新一轮券商并购重组潮下属于同一实控人旗下的两家或多家券商或有更大概率出现并购活动,这也让市场对北京地区国资券商的合并案例充满期待。(蓝鲸新闻 王婉莹 wangwanying@lanjinger.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4家A股公司,被证监会立案! 7月25日晚间,*ST万方(000638.SZ)披露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
养护民企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内蒙古自治区首单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债券成功落地;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与民营企业共同设立民企联合基金,引导...
证监会:三大确定性为保持市场平... 文/王兆寰 证监会7月25日晚间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日前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
楼市的底层逻辑,彻底变了! 最近跑盘,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不是哪个豪宅盘又开盘秒光,而是那些曾经被嫌弃的“老破小”小区门口,中介小...
上市钟声背后的700天——记一... 来源: 董秘俱乐部: 精彩预览 导读 ★ 本文来自安徽某制造业上市公司董秘亲口讲述,由作者整理而...
华尔街泡沫信号频闪 分析师感慨... 财联社7月25日讯(编辑 史正丞)面对迷雾重重的全球经济前景,入夏以来迭创新高的美股指数,正在引发越...
精酿啤酒成济南夏日新宠,三新趋... 济南夏日炎炎,精酿啤酒悄然走红商超货架,成为消暑新风尚。记者近日探访济南各大超市与便利店,发现精酿啤...
刘强东参加中欧企业家圆桌会 中国财富网讯(贾垚)7月24日下午,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企业联盟与中国欧盟商会共同举办中欧企...
机器人龙头“竞速”资本市场,机... 本周,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3.1%,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2.6%,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2....
湖北公司又一独角兽,Hello... 来源|贝多财经 湖北将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聚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聚智科技”)递交招股书...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港股消费E... 本周,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上涨2.0%,中证消费50指数上涨1.0%。 近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
市场本周延续涨势,A500ET... A股本周走高,板块题材上,1.2万亿元大工程概念、工程机械、小金属、建筑材料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元...
美元霸权的“黄昏”VS人民币国... 央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记者秉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二战”结束以来,美...
华虹公司:8月7日举行2025... 华虹公司7月24日晚发布公告,为方便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了解公司经营业绩的具体情况,公司拟于2025...
本轮黄金牛市刚过半,6800美... 当前黄金正步入第三个“黄金十年”,2030年或升值6800美元。 资管公司Incrementum合伙...
执中ZERONE:2025年上... 7月25日,执中ZERONE发布最新统计显示,2025上半年以上市首日的收盘价计算,全市场PE/VC...
打造“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 ... 7月25日下午,40个项目在上海青浦新城开发建设大会暨“潮涌浦江”新城发力青浦系列活动上集中签约。上...
30年期国债期货2509:涨跌... 【7月24日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2509跌0.92%,多空持仓有变动】截至7月24日收盘,主力合...
微纳芯启动IPO辅导超一年,募... 瑞财经 吴文婷近日,天津微纳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芯”)披露IPO辅导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
越秀·天悦江湾丨从好房子到好生... 在中原楼市,金水芯越秀·天悦江湾,以其卓越的产品力和创新的生活理念,不仅成功吸引了超过10000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