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孩、二孩、三孩,均可申领育儿补贴
文|《财经》记者 王静仪
编辑|王延春
流传数月的育儿补贴政策终于实质性落地。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这是首次在全国全面向群众发放现金补贴,具有开创性意义。
补贴对象和标准为: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一孩、二孩、三孩,均可申领育儿补贴。
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一年3600元的补贴金额引发关注,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坤分析,发达国家的育儿补贴标准各不相同,总体上看,每孩每年获得的补贴占该国人均GDP的比例通常在2.4%到7.2%之间。参考国际经验,中国育儿补贴标准占人均GDP的比例相对比较合理。
此前各地已陆续发布地方育儿补贴政策,据国家卫健委2024年10月28日发布的数据,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最新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省份要做好衔接规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比2023年的902万略有增加。综合2024年的死亡人数(1093万人)来看,中国的人口总数连续三年下降。
育儿补贴政策已酝酿有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任务中提出,发放育儿补贴;国家卫健委此前也透露,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的育儿补贴操作方案;今年4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介绍,我国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6月10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在发布会上表示,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和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做到坚持改善民生、惠民利民,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二是坚持统筹衔接、保障公平,与现行民生政策相衔接,确保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平等享受补贴;三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考虑人口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补贴范围和标准,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四是坚持安全规范、简便易行,严格资格审核,规范发放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切实把好事办好。
育儿补贴预计产生什么效果?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宋健介绍,从国际经验来看,较早进入低生育社会的发达国家大多采取了发放育儿补贴的方式进行生育支持。在微观层面,育儿补贴对不同家庭生育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但从宏观层面来看,总体上有利于提升生育水平或防止生育水平进一步降低。
责编 | 张雨菲
题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