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成都银行发放现金红利,至此,持续数月的银行股“红包雨”收官。
据Wind数据,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累计分红总额超过6300亿元,分红金额比2023年有所增加。其中,六大行和超半数的股份行分红比例在30%及以上。
具体来看,按2024年全年总派息额计算,工商银行分红金额最高,为1097.73亿元,建设银行紧跟其后,达1007.54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846.61亿元、713.60亿元、281.46亿元、259.41亿元,六大行全年合计派发现金红包超4200亿元。
同时,六大行全部分红比例均大于或等于30%。其中,交行全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2.68%;工行全年现金分红比例31.3%;农行现金分红比例为30.01%;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全年分红比例30%。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全年分红金额最高,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04.40亿元,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35.32%;其次为兴业银行,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24.33亿元,分红比例首次突破30%;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分红比例均超30%。
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沪农商行分红比例较高,为33.91%。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渝农商行等分红比例均超过30%。
高分红比例的映衬下,有一些上市银行的表现则显得有些“小气”。
统计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3家银行2024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10亿元。其中,郑州银行分红总额最低,且是唯一一家分红比例低于10%的银行。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郑州银行连续四年(2020年-2023年)未进行分红,2024年重启分红。
另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大部分上市银行增加了分红频次,提高了分红比例,但依然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即息差收窄、营收放缓的现实。
截至目前,常熟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等4家A股上市银行已率先发布其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
整体来看,上述四家银行的表现还是较为稳健。今年上半年,上述四家银行均表现为“增收又增利”,其中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和常熟银行归母净利润实现双位数高增,同比增长均超过13%。
具体来看,常熟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60.62亿元、19.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0%和13.55%;
杭州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7%;
宁波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
齐鲁银行上半年实现营收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归母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
另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杭州银行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同比增速5.83%;宁波银行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1.04%至3.47万亿元;齐鲁银行总资产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达7513.05亿元;常熟银行资产总额也突破4000亿元关口,达到4012.51亿元,较年初增长9.46%。
资产质量方面,四家银行的表现也相对稳定。截至上半年末,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由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至0.76%;齐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至1.09%;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除了齐鲁银行(343.24%)外,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520.89%、489.53%、374.16%。
整体来看,上述四家银行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还是较为稳健且突出的。但这是否代表着行业趋势?
尚难定论。毕竟结合过往数据能够看到,无论是常熟银行、杭州银行,还是宁波银行、齐鲁银行,都是行业之翘楚。
但可以预见的是,行业整体已有企稳回暖之势。在年初2024年的业绩发布会上,针对于行业营收收窄、息差下行的现象,已有多位银行高管表示,整体判断2025年净息差下行仍是行业共性,但是下降的幅度在收窄,压力小很多。
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已体现一二。今年来,银行股持续爆发,包括四大行在内的18只银行股今年先后突破历史新高,银行板块规模突破15万亿,中证银行指数上涨15.6%。
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已先后有18只银行股创出历史新高,成绩斐然。年初至今没有1只银行股出现下跌,全部收红,其中涨幅超过20%的银行股有16只,涨幅超过10%的银行股则达到了32只。
正所谓“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春天或已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