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老张喝茶,他愁眉苦脸地刷着手机,突然把屏幕怼到我眼前:“瞧瞧,又炸锅了!”
我定睛一看,好家伙,又是房子降价维权的事儿,不过这次开发商的态度,那叫一个硬气!人家直接撂下话了:
剩下的房子砸手里大半年了,再不变现回血,整个公司都得跟着玩完!说实话,这年头,能这么直白地说“等死”的开发商,还真少见。
这事儿发生在海口一个安居房项目上。我仔细捋了捋时间线:这盘是2023年初开的张,当时定了个“天花板价”——12000块一平米。
为啥说是天花板?因为安居房嘛,政府给定了上限,不能超过这个数。那会儿旁边的商品房可都卖到一万七八呢!
相比之下,安居房这个价,真心算是有良心了。可谁能想到,市场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结果呢?两年不到,风云突变。这安居房项目最近挂出来的最低价,直接干到了7999一平!
好家伙,一平米生生砍掉4000块!你算算,这差不多就是当初一套房首付的三成啊!
你说买了早批房子的业主能不急眼吗?堵门拉横幅,喊着要退差价,动静闹得全网皆知。
说实话,这几年新房降价甩卖,别说7折,5折我都见过,地方上基本也是默许,睁只眼闭只眼。为啥偏偏这个盘闹这么大?关键就因为它头上顶着“安居”这顶帽子。
安居房,听着就带着点“保障”的味道,对吧?大家潜意识里觉得它更稳当。结果价格也“跳水”了,这心理落差太大了。
但咱得掰扯清楚:安居房的“保障”主要体现在限定了最高售价,防止开发商漫天要价。
可政策里头,还真没白纸黑字规定它不能降价啊!市场行情不好,开发商也得活命不是?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安居房突然就卖不动了?540套房,开卖快两年了,愣是还剩130套杵在那儿。
根子还是在市场!你猜现在周边二手房均价多少?9000块左右!这对比可就太扎心了:
原本应该比商品房便宜一大截的安居房(现在卖7999起),价格反而比周边二手商品房(均价9000)还要高了!
谁还愿意当这“冤大头”?不降价,这130套就是砸手里的“死资产”。
这开发商也是被逼到墙角了。房子卖不掉,资金链眼瞅着就要绷断。
对他们来说,这已经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割肉求生”还是“坐等饿死”的选择题。降价,得罪老业主;
不降,公司直接凉凉。选哪个?答案显而易见。那句“不尽快变现只能等死”,听着硬气,背后全是无奈。
但这事儿啊,我觉得它捅破了一层更重要的窗户纸:
甭管你是光鲜的商品房,还是顶着“保障”名头的安居房、人才房,在这股席卷而来的下行浪潮里,谁都没法独善其身!
降价,已经从个案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传递的信号还不够清晰吗?整个市场都在经历一轮实实在在的“普跌”。
所以啊,老张问我:“哥,你说现在是不是抄底的好时候?”我嘬了口茶,摇摇头。
市场水温凉成这样,不管是冲着安居房的“保障”去,还是盯着商品房的“折扣”来,都得把眼睛擦得雪亮!
光想着“捡便宜”可不行,得琢磨透了:这价格是真到底了,还是半山腰?开发商的承诺能兑现几分?
未来的流通性咋样?现在买房,真得把“慎重”俩字刻脑门上,任何一种所谓的“抄底姿势”,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坑。市场这潭水,深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