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多方获悉,易方达基金正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计划在澳门设立境外子公司。据该公司相关人士透露,此事项已通过证监会备案,下一步将向澳门金融管理局提交申请;新公司若顺利落地,将主要为澳门及周边地区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等相关服务。
公募 “出海” 潮起:多家机构布局境外子公司
易方达的澳门布局并非个例。从证监会官网信息来看,目前广发基金、创金合新基金、朱雀基金均在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等待审批;而近一年来,兴证全球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已先后获批在香港设立境外子公司。
回溯历史,公募基金 “出海” 可追溯至 17 年前。2008 年 1 月,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标志着公募基金正式开启海外探索。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公募基金已设立 20 家境外子公司。作为行业头部机构,易方达早在 2008 年便在香港设立首家境外子公司 —— 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是最早 “出海” 的公募基金之一。
在业内看来,这一趋势与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背景密切相关。随着国内资管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公募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已接近 35 万亿元,头部机构规模超万亿元),“出海” 成为头部机构寻求新增长的重要方向。
易方达的多元扩张:从境内子公司到跨境合作
除了境外布局,易方达今年在境内及跨境业务上的动作同样频繁。
在境内,今年 6 月,易方达在广州南沙设立全资子公司 —— 易方达财富管理基金销售(广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 亿元,聚焦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及买方投资顾问服务。此举恰逢广州打造国内 “投顾第一城”,不仅为广州新增一张基金销售牌照,也助力吸引更多投顾主体及资金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易方达在买方投顾领域布局深厚:拥有包括投研、顾问、金融科技等在内的 100 余人专业团队,截至 2024 年末,已累计服务超 12 万个人客户及百余家机构客户。同时,其还是国内首家投顾专业研究机构 —— 广州投资顾问学院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东,该机构由广东证券基金行业多家企业联合发起。
在跨境业务上,易方达香港子公司已形成成熟布局。该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第四类(证券咨询)和第九类(资产管理)牌照,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固收、权益、指数及另类投资等多元服务。2024 年 “跨境理财通” 扩容后,其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覆盖从低风险货币基金到中高风险权益类产品,截至 2025 年 3 月,资产净值达 51.43 亿元。
此外,易方达还通过跨境 ETF 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今年 7 月,巴西伊塔乌资管旗下挂钩易方达 MSCI 中国 A50 互联互通 ETF 的产品(代码:SILK11)在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上市;同月,日本日兴资管推出的奥明易方达创业板 ETF(代码:CXT)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该产品挂钩易方达创业板 ETF(159915),是通过深交所 - 新交所 ETF 互通计划落地的合作成果。同时,易方达也在探索引入海外产品,计划上报挂钩日兴资管宽基 ETF 的产品,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跨境工具。
政策支持与现实挑战:公募 “出海” 的机遇与考验
公募基金 “出海” 的加速,离不开政策的明确支持。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 “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
从行业逻辑来看,“出海” 既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内外需求驱动的结果。一方面,中国经济复苏吸引国际投资者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另一方面,国内居民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占比上升,对国际化多元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基金公司而言,拓展全球市场不仅能开辟新盈利点,也能缓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
不过,“出海” 之路并非坦途。品牌影响力不足、文化差异大、国际化专业能力待提升等,是中资机构普遍面临的挑战。历史上,已有交银施罗德、国投瑞银、海富通等基金公司因品牌较弱、人员储备不足等问题,解散旗下境外子公司。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公募基金在加速 “出海” 的同时,需积极借鉴海外资管公司经验,推动本土化与国际化人才融合,提升投研与运营专业化水平,在严守合规风控底线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创新,方能抓住机遇,向国际一流投资机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