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特朗普与普京两位总统在阿拉斯加的会晤已经圆满落下帷幕。虽然此次会谈并未达成任何具体协议,但特朗普表示他对此次会晤十分满意,并在峰会结束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给这次会晤打了满分,称之为“完美无瑕”。特朗普在3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显得心情愉快,多次提到中国,特别是在讨论俄罗斯时,他提到了与中国的关系。由此可见,特朗普对中国的看法依然充满了偏见,尽管他表面上试图掩盖这一点。
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将暂时推迟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计划加征对华关税的决定。他解释道,自己今天心情很好,讨论这个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预计要等两到三周后再作进一步考虑。这一表态被一些媒体解读为特朗普对中国的“善意”,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可能出现松动。然而,仔细分析整个事件的背景和特朗普此前的言论,可以发现这更多是一种政治上的手段,而非真正的政策转变。几天前,特朗普还公开宣称,如果俄罗斯不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美国将启动“二级制裁”。这种制裁将不仅仅针对俄罗斯本身,还会波及所有与俄罗斯有能源交易的国家,而中国作为俄罗斯重要的石油进口国自然也在潜在的制裁名单之内。特朗普通过这种强硬的言辞,实际上是在向中国施加压力,同时也在展示自己在与普京谈判中的“筹码”。他显然认为,通过这种威胁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谋取利益,进而增强自己的政治话语权。
事实上,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是两国基于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自然结果。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保持中立立场,并坚持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进行对外经贸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并未改变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甚至在多方面加强了双边合作。即便中国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也不会因此停止,因此特朗普所谓的“二级制裁”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俄罗斯的战略决策。特朗普显然意识到,若能够促使普京返回谈判桌,可能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国际声望,还能为自己在2024年总统大选期间塑造一个“和平缔造者”的形象。届时,如果和谈取得进展,所谓的制裁措施自然就显得毫无意义。
在采访中,特朗普还大力批评了拜登和奥巴马政府的对俄和对华政策,指责他们的政策“非常愚蠢”,认为这些政策促成了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他甚至声称,如果他当时仍是总统,俄乌战争本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如今中俄的密切关系。这一论调虽看似逻辑严谨,实际上却完全忽视了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根基。中俄关系的稳固发展不仅仅是美国政策的结果,而是两国历史交往和现实需求的自然产物。早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前,普京就已开始推动中俄之间的多领域合作,并且这种合作在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后迅速深化。中俄两国的合作不仅仅依赖于对方的政策,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反映了新型大国关系的理性与成熟。
特朗普还通过对中俄合作中“地广人稀”和“人口大国”之间矛盾的提法,试图质疑两国关系的可持续性。然而,这种逻辑完全站不住脚。虽然俄罗斯国土辽阔,但其人口稀少,而中国人口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必然存在不可逾越的矛盾。事实上,国际间的关系是否良好,关键不在于地理位置或人口多少,而是是否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合作愿景。以美加关系为例,虽然加拿大的土地面积与人口都远远不及美国,但两国依然保持着长期且稳定的盟友关系。特朗普的这一理论完全忽视了国家间合作的多维因素,显得毫无根据。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特朗普一直试图利用“中俄结盟”这一话题来加强美国的霸权地位。他认为,全球化时代,中俄的合作对美国来说是个重大威胁。然而,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俄的双边关系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成为全球化时代新兴大国合作的典范。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协调、互补合作,这种关系的演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并非由某一国家或政府的意志所决定。特朗普试图破坏这一关系,显然是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面对特朗普的言辞挑拨,中俄关系依然稳如磐石。这并非偶然,而是两国在共同利益和历史传统基础上做出的战略性选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国在多次国际斗争中互相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进入21世纪后,两国领导人逐步将中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4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能源合作方面,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两国联合建设的东线天然气管道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种全方位的合作不仅为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多极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中俄的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同盟,而是一种全新的、大国关系模式。两国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任何试图破坏中俄关系的行为,终究会遭到历史的唾弃。
特朗普对于中国的遏制政策并没有改变全球趋势,反而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愈发反感。美国的单边主义手段注定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而特朗普企图通过挑拨中俄关系来保持美国的主导地位,显然注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