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低价军工股的资本博弈:价值洼地还是投资陷阱?
2025年,伴随着建军98周年庆典日益临近,中俄“海上联合-2025”黄海军演的强大声势,以及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完成百万次测试的喜讯,叠加9月3日大阅兵进入33天倒计时,构成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事件,驱动着军工板块的神经。在这一背景下,A股市场中股价低于5元的军工股,如同凤毛麟角般稀缺,仅余三家公司:天桥起重(3.96元)、春兴精工(4.7元)和中国重工(4.68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家公司中,有两家受到了外资机构和“国家队”中央汇金的重点关注并重仓布局。然而,高盛、巴克莱等机构的部分持仓却已经出现了超过10%的浮亏,令人不禁对低价军工股的投资价值产生疑问。
回顾过去15年的数据,军工指数在8月份的上涨概率高达60%,而在建军节后的五个交易日内,这一概率更是跃升至66.67%。那么,这三家低价军工股究竟是价值洼地,还是投资陷阱?
首先来看中国重工,这家公司在舰载武器发射装置、军用加固计算机、水声探测等领域拥有国内顶尖的研发实力,并斩获了9项国家级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其舰艇用柴油机、导航设备已广泛装备于多型主力战舰。2025年,中国重工的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季度净利润高达5.192亿元,同比增长280%;中期净利润更是达到18亿元,增速高达237%。正是凭借着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央汇金重仓持有2.655亿股,位列公司第九大流通股东。
再来看天桥起重,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冶金起重机,但其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向军事领域渗透。公司借鉴为华菱湘钢打造的5G智慧钢铁项目经验,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核污染环境的无人化搬运装备。此外,天桥起重的高精度加工车间还承担着武器装备大型结构件的生产任务。2025年中期,公司实现净利润4600万元,同比增长79%,是三家公司中唯一一家连续十年未亏损的企业。然而,与中国重工拿下海军装备大单的确定性相比,天桥起重的军工收入占比尚未披露,其冶金起重机业务占比仍然高达70%,这无疑增加了一丝不确定性。
最后来看春兴精工,这家公司虽然近五年持续亏损,但其子公司北京驰亿隆拥有军品四证齐全资质,并参与了大功率AT变速箱国产化项目,这种变速箱可以直接应用于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或许正是看中了春兴精工的军工资产注入预期,高盛持有205万股,巴克莱银行重仓173万股,逆势押注。然而,春兴精工的持续亏损,以及坦克装甲车采购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公司短期内难以实现业绩反转。高盛对春兴精工的投资已陷入尴尬境地,按建仓成本计算,其持仓浮亏超过10%,类似林州重机的外资被套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克莱还在日发精机(4.52元)新进283.55万股,押注其打破欧美垄断的航空蜂窝结构零件加工技术;美银美林则抢筹远大智能(未进5元名单),看中战斗机舱体打磨机器人的±0.01毫米精度工艺。这些案例表明,机构投资者正在将目光从单纯的低价股,转向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性的军工企业。
回顾2018年,ST船舶(现中国船舶)因连续亏损濒临退市,三块钱的“军工底”让投资者苦等两年才解套。当下,春兴精工的连年亏损、天桥起重的军工业务模糊性,都在提醒投资者:低价并不等同于安全。
事实上,机构更青睐中航沈飞等百倍PE的航空龙头,因为其战机订单可见性强;而中央汇金重仓苏州高新(5.66元)的关键,是其子公司为天宫空间站提供振动测试设备,而非5元股价本身。当技术壁垒取代低价成为核心指标时,外资被套的标的反而可能成为价值再发现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