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特朗普与北约盟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那些欧洲国家的态度,得从他第一任期说起。那时,特朗普常批评欧洲国家的国防开支过低,认为美国承担了过多的军事负担。2018年7月11日至1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明确要求盟国加快达到国内生产总值2%的军费标准,并私下警告德国总理默克尔,不要过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这样会削弱整个联盟的团结。虽然默克尔对此进行了反驳,但德国最终承诺逐步增加军费开支。2019年12月3日至4日,在伦敦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再次批评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北约脑死亡”的言论,并质问法国为何不增加军费支出。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试图调和气氛,但特朗普的立场始终坚定,结果到2024年,已有23个国家实现了这一2%的目标,比2016年仅有5个达标的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进入第二任期后,特朗普将军费目标进一步提高至5%。2025年6月24日至25日,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他要求盟国在2035年前达到这一标准。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在会上称特朗普为“亲爱的唐纳德”,并在峰会后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是个了不起的领导人。随后在8月18日的白宫会谈中,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齐聚椭圆办公室,讨论乌克兰问题。特朗普直呼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名字,马克龙则礼貌回应称“是的,总统先生”,并在声明中夸赞特朗普的决策。英国首相基尔斯坦默和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也表达了称赞,尽管美国正实施紧张的关税政策。在这一系列互动中,马克吕特特别强调了特朗普的影响力。虽然这一切发生在统一支持乌克兰的背景下,但盟国却更多是在寻求缓解特朗普压力的空间。 特朗普与盟国的互动一贯直白,从布鲁塞尔的激烈争辩,到伦敦的质询,再到海牙的要求和白宫的会谈,这些都展现了盟国从抗拒到顺从的转变。到2025年8月,北约的国防开支从2016年的1.5%平均水平上升到2.02%,其中23个国家达到了要求,欧洲地区额外增加了450亿美元的开支。特朗普通过公开信件和私下警告施加压力,尤其是在2018年对默克尔发出的关于能源安全的警告。波兰等国加速采购美国武器,2025年签署了5亿美元的武器合同。马克吕特在海牙峰会后再次表示,特朗普推动了这项进程。随着白宫会谈结束,领导人们握手告别,特朗普挥手致意。 这些互动并非偶然,特朗普利用经济和军事压力作为杠杆,推动盟国作出回应。在关税政策紧缩的背景下,盟国不得不赞扬特朗普的影响力。北约成员国从5个达到目标,到23个,显示了特朗普施加的强大压力。然而,这样的做法也带来了担忧,特朗普威胁如果盟国不按时付费,就不再提供军事保护,这让集体防御的信任基础受到影响。欧洲官员曾表示,特朗普如果连任,将可能对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造成威胁,这种变化的速度快得令人惊讶。 在峰会之后,北约调整了预算,波兰在2025年7月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的美国武器合同。波罗的海国家也加强了军备,立陶宛甚至增加了坦克部队。与此同时,美国减少了驻欧洲的部队,计划将3.5万兵力转移到亚洲,2025年8月还撤回了驻德国的飞机。特朗普通过私下电话持续施压,要求各国确保达到军费标准,尤其是在2025年9月给马克吕特的信中强调了开支问题。盟国在适应特朗普风格的同时,继续在白宫劝说政策,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在9月访问美国,讨论贸易等重要事务。 进入2025下半年,北约报告称欧洲国家的国防开支上升了4540亿美元,其中18个国家达到了2%的目标。这一过程中,特朗普推行的外交交易方式依然强势,他在2025年10月签署了新的美墨加协定。盟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虽然德国增加了天然气储备,但特朗普的外交遗产仍然让人无法忽视。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时,北约的国防开支目标已从2%上升至5%,而欧洲国家的工业也在逐步扩张,例如法国购买了美国的战斗机。特朗普离任后回到了海湖庄园,继续通过媒体批评继任者的外交政策。到了2029年2月,特朗普在集会上公开批评继任者的政策。盟国如英国也在2030年达到了4%的国防开支目标,斯坦默政府签署了新的协议。北约持续进行现代化,尤其是在2025年后,采购框架包括了网络防御中心等新兴领域。特朗普的外交遗产虽加强了盟国的独立性,但也带来了贸易摩擦,2026年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从特朗普两任期的盟国政策来看,他基本是通过经济和军事压力促使欧洲国家调整立场。虽然国防开支的确增加了,但盟国的信任裂痕也随之加深。这种方式远不像传统外交,更像是商业谈判——美国优先,其他国家必须跟随。这种强硬的风格让盟友们逐渐变得更加独立于美国,但他们也开始质疑美国的可靠性。特朗普的施压方法虽然有效,但其粗糙的手段和对传统外交方式的背离,最终让北约从冷战时期的防御工具,转变为美国的外交杠杆,迫使欧洲国家更多地依赖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