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产业链再次爆发,资金疯狂涌入!
8月25日卫星产业ETF(159218)单日大涨4.63%、吸金1700万,今天早盘再度拉升、一度涨超0.8%。成份股方面,中国卫星强势涨停,长江通信涨近7%,移远通信等股纷纷跟涨。
数据显示,卫星产业ETF(159218)成立仅三个多月就已经录得28%的年内涨幅,标的指数成分股中覆盖多只卫星产业龙头——其中,中国卫星含量高达6.77%,中科星图含量6.44%,北斗星通含量4.94%,都是本次卫星牌照发放的深度受益者。
大家可以通过卫星产业ETF(159218)+受益龙头建立一个“恒星+卫星”组合,全面把握产业链β和α,分享行业红利更全面。
一、牌照发放进入“倒计时阶段”
据权威渠道透露,工信部近期将向三大运营商+中国星网+上海垣信等企业正式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这意味着国家层面正式认可卫星通信的业务准入,商业化大幕即将拉开。
这也让人理解了为什么七月以来中国星网突然加速发射——22天连发5批卫星,节奏从平均39天一批压缩至3-5天,均是产业加速进程的信号,标志着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正在从“试验组网”迈入“商业运营”的征程。
二、为什么突然提速?
一是国际规则倒逼。根据ITU“先登先占”但“不建就撤”的原则,中国星网要在2029年9月之前发射约1300颗卫星(占1.3万颗总规划10%),否则频段和轨道资源可能被削减。
二是战略窗口不等人。中国星网一代星(百余颗卫星)组网正在冲刺,优先满足国家核心通信需求,目标是形成“自主可控”的卫星网络基本盘。而二代星技术仍在论证,当前必须快!
三、但发牌照≠立刻用上卫星宽带
业内专家坦言,即便牌照落地,普通用户想随时随地上卫星互联网,仍要等2-3年。
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照SpaceX星链的发展路径:直到发射超800颗卫星后才开放用户测试,超1800颗才正式商用。而目前我国在轨卫星仅72颗(GW星座),组网规模、终端生态都还在早期,可以说星辰大海刚刚拉开序幕,路很长、也意味着空间巨大!
四、现阶段谁在扛大旗?
目前主力仍是高通量卫星如亚太6D、中星26号,主要服务航空、航海、应急等垂直领域,或户外旅游这类有限场景。真正的消费级“手机直连卫星”、“全球无缝覆盖”,仍需等待低轨星座成熟。
不过卫星互联网不是一个“快生意”,而是一个“大战略”。它背后是6G布局、太空资源争夺、自主通信系统建设的三重逻辑。
短期看今年组网明显提速正在大幅带动航天产业链比如制造、发射、元器件等环节,中期看终端与应用生态成熟将为产业带来的巨大爆发空间,长期则是看全球服务能力与标准话语权。
这次牌照只是起跑枪,真正的竞赛才刚刚开始。中国能否在太空互联网领域逼平甚至超越星链?关键就在未来这1000颗卫星的组网效率与技术突破。这一点,大家可以通过卫星产业ETF(159218)这种主题ETF关注低轨卫星互联网可能涉及的整个产业链。
作者:ETF金铲子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