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理财”?老铺黄金掀起的涨价风暴:谁在狂欢,谁又离场?
社交媒体上,网友“冰淇淋姐”的一条帖子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一觉醒来,我的金戒指竟然涨了2800元,大件首饰更是直接贵了5000块!这哪里是买黄金,简直就是投资理财啊!” 这并非个例,而是一场由老铺黄金引发的“身价暴涨”现象。
8月25日,老铺黄金完成了年内第二次价格调整,热门饰品涨幅高达10?2%。一夜之间,万元级首饰价格上涨千元已成为常态。有人为了赶上“末班车”连夜冲进门店,也有人对着手机屏幕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末班车”的诱惑:排队三小时,只为求购
8月24日,距离老铺黄金涨价仅剩一天。在上海老铺黄金的门店外,早已人头攒动,排起了蜿蜒的长龙。队伍足足拐了两个弯,店员不得不举着提示牌,声嘶力竭地高喊:“现在开始排队,至少需要等待三个小时!” 北京SKP、成都IFS等高端商场的门店,也同步上演着类似的火爆场面。在成都IFS,一位顾客排队等候了二十分钟,却依然未能进入店铺。店员一脸无奈地解释道:“最近这几天人实在太多了,快的话十几分钟就能进去,慢的话可能要等两个小时。”
社交媒体上,关于老铺黄金抢购的实况直播更是刷屏不断。有网友晒出了北京SKP门前蜿蜒的队伍,并配文调侃道:“七夕约会?不如来排老铺黄金!” 甚至有人戏称:“上次见到这么多人排队还是为了抢茅台,现在黄金竟然也成了新的硬通货。”而那些早已入手老铺黄金的消费者,则意外地收获了“身价升级”的喜悦。一位网友兴奋地晒出了半年前购买的八宝金佛吊坠,并表示:“当初买的时候是4万,现在已经涨到了5.5万,感觉自己白赚了1.5万!”
身价暴涨的幻觉:谁在为品牌溢价买单?
然而,真正让消费者心跳加速的,并非仅仅是金价的上涨,而是那种“身价暴涨”所带来的虚幻感。以老铺黄金一款镶嵌红钻的玫瑰花窗项链为例,一夜之间,价格就从2.2万元跃升至2.4万元;一款重达18.2克的葫芦吊坠,价格更是从27130元飙升至30530元,涨幅高达3400元。网友“叶小花大人”在涨价前夜果断付款,并在社交媒体上得意地表示:“犹豫就会败北!看中的项链涨了1500元,幸亏我下手快!”
但与此同时,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王府井门店的店员透露:“在发布涨价预告后,客流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更没有出现排队的情况。”有网友更是直接吐槽道:“老铺黄金的工费比金价还贵,还不如直接买金条划算。”一位正在犹豫的顾客也坦言:“我看中的一款手镯涨了5000元,瞬间就不想买了,毕竟周大福的金价才1009元/克。”
\"黄金爱马仕\"的品牌逻辑:不靠克重,靠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敢于涨价的底气,源于其独特的“奢侈品式”运营模式。与传统金店按“克重 工费”计价的方式不同,老铺黄金坚持采用“一口价”模式。一条重7.8克的金珠锁骨链,售价高达9700元,折合每克价格高达1243元,比周大福当日金价(1009元/克)高出23%。
这种高溢价的背后,是老铺黄金对品牌形象的精准塑造。老铺黄金只进驻SKP、万象城等高端商场,并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在产品设计方面,老铺黄金则专注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例如葫芦、罗盘、蝴蝶等元素,这些极具辨识度的设计,使其能够与卡地亚、宝格丽等奢侈品牌相媲美。根据相关财报显示,老铺黄金的顾客与爱马仕、LV等奢侈品品牌的消费者重合率高达77.3%,而这48万忠诚的会员,也为老铺黄金贡献了半年123亿元的营收。
国际金价飙升只是导火索,品牌溢价才是真正推手
国际金价的持续上涨无疑是老铺黄金此轮涨价的导火索。2025年上半年,国际金价累计上涨了26%,创下了26次历史新高。然而,老铺黄金的调价幅度却远远超过了金价本身的涨幅。今年2月份,老铺黄金的涨价幅度仅为10%,而本次涨价幅度却高达12.5%。
一位接近老铺黄金品牌的人士透露:“一年进行2-3次价格调整,是高端消费品的常规操作。” 中邮证券的研报也指出,老铺黄金正在复制奢侈品行业的营销策略:通过定期涨价来维持品牌的稀缺感,从而刺激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正如爱马仕在今年初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涨价(涨幅约为6?%),老铺黄金也采用了同样的逻辑,让消费者为“早买早赚”的心理买单。
七夕优惠难掩高价争议,黄金消费市场悄然分化
尽管老铺黄金在涨价首日推出了“满1000元减100元”的七夕促销活动,但有网友计算后发现:一条涨价3400元的吊坠,在享受优惠后,价格仍然比原价高出2700元。有顾客苦笑着表示:“这种先涨价再打折的套路,简直和双11如出一辙。”
在这场涨价狂欢的背后,黄金消费市场正在悄然分化。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转向小克重金豆、金条定投时,老铺黄金却凭借着其奢侈品式的运营逻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场。只是在这场游戏中,有人赚取了“身价”,也有人为了高昂的溢价掏空了钱包。究竟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