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终极梦想,是带着人类移民火星,但SpaceX是一路“炸”出来走到今天的,而且被称为集合了各种“花式死法大全”,即便如此,SpaceX拥有众多客户,今年预计仍会营收155亿美元,但算下来,整个星舰的项目,包括前九次试飞,总投入已接近50亿美元,每次星舰发射成本约1亿美元,今年的“四连炸”烧掉了不少钱,但好在这周的第十飞,让星舰打了一场翻身仗。搜狐号科技《好奇点》——【太空认知大冒险】系列,回顾星舰这一路的磕磕绊绊,感受太空探索带来的震撼。
畅想“擎天柱”机器人并排坐在火星基地钢梁上
SpaceX是什么?星舰是什么?星链是什么?
SpaceX是马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星舰是新一代大火箭,目标是重复使用重复运载,第二代星舰全高123米,直径约9米,重约5000吨,搭载了39台猛禽引擎。星链则是SpaceX的一整套卫星网络,目的是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爱范儿:设计它是为了大规模量产。不是造一艘星舰、飞一次轨道就够了,而是要持续、快速地做到这一点。我们最终目标是每年建造数千艘星舰,这是为了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所必需的。火星移民是个筐,什么技术都能往里装。移民、能源、机器人,这个筐越大,人类的想象力就越大。而马斯克的潜台词是,星舰就是人类的B计划,让文明永续,不管在哪个星球。
你可以在 40 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从洛杉矶到悉尼不到半小时,从纽约到新加坡半小时,横跨大西洋只要 10 分钟。轨道火箭是已知最快的交通工具,速度是商用飞机的 30 倍,而且视野绝佳。
马斯克星舰终结「四连炸」!未来有望 40 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
@科普大世界:点火后33台发动机全部正常点燃启动产生推力,推动巨大的星舰舰体向上飞行,飞行过程非常平稳。数分钟后,一级助推器和二级星舰正常分离,这是分离技术完善之后的首次成功实施。分离后火箭一级助推器按计划落入了墨西哥湾预定着落点区域,并没有返回发射场。这一成果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星舰已经具备了发射星链卫星的能力,而且一次可以发射数十甚至上百台,这也充分说明星舰已经具有了普通火箭的全部性能,已经可以作为一发可发射载荷的火箭正常使用了。这次试飞任务重点目标还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发动机重新点火测试等,也是顺利完成。
这次很成功!多个载荷顺利释放,但落海时发生爆炸
@太空与网络:既定发射日当天,一切看似顺利。天气预报显示仅有45%的成功概率,主要受孤立风暴影响,但未构成硬性障碍。SpaceX也启动了直播预热,预计在发射前30分钟正式开播。然而,就在燃料加载启动后不久,团队检测到地面系统异常,叫停此次发射。
这里说的地面系统泛指发射基础设施,包括燃料供应管道、支撑臂、冷却系统和监控设备。这些系统在燃料加注阶段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液压泄漏、传感器故障或结构应力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星舰第十飞为何最后时刻叫停?地面系统问题大揭秘
@果壳:年初时,马斯克意气风发,希望借着此前“筷子夹火箭”成功回收一级的东风,让星舰在今年“大展宏图”。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三连棒”。
1月17日,编号S33的第一发二代星舰飞船,还未挺到二级关机便折戟沉沙。
3月7日,编号S34的二代星舰复飞,又在发射后几乎同一时间挂掉,引起一片哗然。
5月28日,编号S35的星舰再踏征途。这次虽然挺到关机,但星舰随即开始不停旋转,再入过程中信号丢失。
6月18日,原定用于星舰第十次试飞的星舰S36,在梅西测试场准备地面点火测试时,突发爆炸。
说到底,星舰此刻的每一步,不论快慢,都是在为人类走向深空的未来“趟雷”。那些爆炸的烟火与成功着陆的信号,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的注脚——探索。
四连炸后,马斯克的星舰终于翻身了!但火星还远着呢
@中关村在线:意大利航天局宣布与SpaceX达成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合作协议。计划送往火星的设备包括气象观测装置、辐射探测器以及用于植物培育试验的模块。这些科学设备将在“星舰”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轨道并最终着陆火星表面的约六个月旅程中,持续采集相关数据,以支持后续的科学研究与探索任务。
公司今年的营收预计将达到约1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114亿元,相较去年预计的110亿至130亿美元有显著增长。来自商业航天的收入预计将首次超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机构的全年预算。
星舰首趟火星任务搭载意方实验载荷
@IT之家:联合发射联盟和蓝色起源和马斯克的 SpaceX赢得了美国太空军总额达 135 亿美元的火箭发射合同,有效期至 2029 年。SpaceX 将承担 28 个任务,揽下 59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429.79 亿元人民币)合同。
SpaceX 拿下总额 59 亿美元最多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