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滴滴赴美上市引发的投资者集体诉讼,终于要和解了。滴滴为此付出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代价。滴滴最新财报同时披露,滴滴从2023年底至今已累计支出12.63亿美元(91亿元)回购股票。
8月28日披露的滴滴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564亿元,同比增10.9%;当季净亏损25亿元,主要原因是为此前的股东集体诉讼案一次性计提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拨备。
滴滴此前曾披露,从2021年7月开始,滴滴、滴滴部分高管和董事在美国纽约和加州联邦法院提起的几起股东集体诉讼案中被列为被告,诉讼声称滴滴的2021年IPO文件中存在重大错误陈述和遗漏,类似诉讼还有2021年12月在纽约州法院提起的集体诉讼案。
缠诉四年,滴滴与部分现任、前任高管/董事就集体诉讼案签署了和解协议,同意支付7.34亿美元和解。滴滴表示,和解并不代表承认诉讼主张有效,滴滴也不存在过错或不当行为,和解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对业务发展的干扰。
类似的股东集体诉讼在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很多公司往往选择和解避免长期诉讼。阿里巴巴曾经在2019年和2024年分别支出2.5亿美元和4.3亿美元用于和解股东集体诉讼。滴滴此次付出7.34亿美元,也是赴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迄今最大的一笔和解金。
2021年6月30日,滴滴赴美上市在纽交所挂牌,发行价14美元,共发行3.17亿股ADS,募资44亿美元(扣除承销等费用后净额43亿美元),发行总市值670亿美元。上市后仅数日,滴滴就迎来网络安全审查风暴,并被禁止新增用户。2022年6月10日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至粉单市场交易。经过18个月全面整改后,滴滴于2023年1月恢复在内地应用商店上架。
最新财报披露,从2023年11月开始,截止2025年8月22日,滴滴陆续回购了2.868亿股ADS、花费约12.63亿美元,回购的所有股票已经注销。这也意味着,四年前上市新发行的3.17亿股ADS已经回购了90%,均价4.4美元。财报显示,2025年二季末,滴滴的现金及理财投资共625亿元(2024年末535亿元)。
此前在2023年11月和2025年3月,滴滴分别宣布了不超过10亿美元和不超过2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滴滴股价则从2023年底不到4美元涨至最新的5.85美元,但较四年前公开募股的14美元发行价仍大幅缩水。
滴滴最新市值275亿美元。主要股东软银、优步、腾讯分别持有滴滴20.8%股权(13.1%投票权)、12.4%股权(7.8%投票权)和6.9%股权(4.4%投票权),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持有6.5%股权以及42.3%投票权。
最新财报披露,2025年Q2滴滴的核心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达到44.64亿单。其中,中国出行同比增长12.4%至33.76亿单,日均3710万单。滴滴表示,自2023年以来,公司订单量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过往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4年,滴滴营收分别为1738亿元、1408亿元、1924亿元、2068亿元,净利/亏损分别为-500亿、-246亿、-5亿以及12.5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096亿元,第一季度净利24亿元,第二季度亏损25亿元、调整后利润(Non-IFRS)为31亿元(2024/Q2为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的商誉高达463亿元(63亿美元),占总资产近30%。巨额商誉主要来自于2015年收购快的以及2016年收购Uber中国,这两笔重要收购分别产生了84亿元、379亿元的商誉,截至最新财报,上述商誉还没有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