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临近,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目前,期货市场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超过85%,一场广泛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整即将到来。本次政策转变,既出于经济基本面放缓的压力,也交织着来自白宫方面的持续影响,其结果将对全球市场带来显著波动。
一、降息在即,信号日趋明确
近期多名美联储官员公开发声,传递出降息周期即将启动的信号。理事沃勒明确表示支持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并指出未来三至六个月可能进一步放松政策。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也提出“适时降息是合适的”,呼应了这一宽松转向。
最关键的变化来自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他在8月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中罕见释放降息信号,指出尽管通胀仍存上行风险,但就业市场疲软已成为新的担忧,强调“需适时调整政策立场”。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降息周期即将正式开启。
二、政治压力与人事变动的影响
本届美国政府多次公开呼吁降息,已对美联储构成不可忽视的外部压力。自就任以来,总统持续批评利率政策,要求大幅降息以刺激经济。7月下旬,总统罕见造访美联储总部,虽以参访名义,但舆论普遍视为施压之举。
美联储内部也出现明显分歧。7月会议已有两位由现任总统提名的理事投票反对维持利率,主张立即降息,为近三十年来罕见。8月底,白宫突然宣布解除一名现任理事职务,并迅速提名新的降息支持者补缺。若相关人事更迭获国会通过,总统提名的理事将占董事会多数,可能进一步影响货币政策走向。
三、经济数据支撑降息决策
尽管存在政治压力,美联储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仍在于经济数据的持续走弱。7月非农就业人数大幅回落至7.3万,创近期新低,劳动参与率也同步下滑至62.2%,显示就业市场正在冷却。这一变化成为鲍威尔转变政策立场的关键依据。
然而通胀并未全面缓解。7月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升3.3%,均超出预期,反映出价格压力仍在。因此美联储实际面临两难:一方面要应对就业市场放缓,另一方面也需警惕通胀回升,政策实质上是在平衡滞胀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百利好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