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沈阳,一场聚焦工业互联网前沿发展的盛会——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于近日拉开帷幕。此次大会以“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为主题,吸引了工业互联网供需两端的众多领军企业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走进大会展区,机械臂精准分拣物料、工业机器人高效完成高精度焊接、智能检测设备敏锐捕捉微小故障……一幅幅“AI+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记者在探访中发现,这种“智慧”生产模式正从大会展区延伸至企业车间,在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中落地生根。在工业底蕴深厚的沈阳,制造过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变得更加智能、高效。
沈鼓集团透平公司转子车间的数字化升级便是典型案例。在这里,巨型吊车在数字化操控系统的精准指挥下,轻松吊运数吨重的锻件;电子屏实时滚动更新生产数据,技术人员只需轻点屏幕,便能操控全自动机床完成精密工件的加工。“数字化转型让我们的生产过程更加优化,每年可节省190万张图纸,叶轮加工效率也提升了近30%。”沈鼓集团相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道。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穿透式管理。通过搭建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均提升了30%以上。而在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不仅节约了50%的人力,还实现了产品、机器、生产线的实时互联,平均每10秒钟便有一台冰箱下线。
近年来,沈阳持续加大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的力度。以“智改数转”为抓手,2024年沈阳共实施智能升级项目105个,新培育智能工厂23个、数字化车间30个。数据显示,当地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82.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也达到了71.5%。
“AI+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还打破了企业间、行业间的“数据孤岛”。在沈阳安新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安新云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人可以远程操控工厂设备,无需再奔波于现场。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便是这一平台的受益者之一。通过与沈阳安新合作,飞驰电气将工厂生产设备、生产管理系统等软硬件接入“安新云控”平台,每年不仅节省了20余万元的数据基础建设费用,还将生产效率提高了50%。
在沈阳,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积极投身“AI+工业互联网”的实践,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作为本次大会举办地的沈阳市铁西区,产业数字化进程更是加快推进,“智改数转”成果丰硕。
“在铁西区,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86.6%,重点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20%左右,生产效率提升25%左右,产品研制周期也缩短了30%以上。”沈阳市铁西区区长赵永圣介绍道。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沈阳的制造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