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纸通知,打破了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14年的沉寂,非沪籍购房者与本地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9月19日,上海市财政局和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有关政策的通知》。这是上海自2011年开展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以来,首次进行实质性优化调整。
新政降低了符合条件非沪籍居民的房产税负担。持有上海居住证满3年并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购房人,新购家庭首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也能享受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面积。
政策亮点:人才与定居者受益
此次政策调整涵盖两类人群:一是持有上海居住证并在沪工作生活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二是持有上海居住证满3年并在沪工作生活的购房人。
这两类人群在上海新购且属于家庭第一套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对于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合并计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的,新购住房也暂免征收房产税。
对于持有上海居住证但不满3年的购房人,新政设计了过渡性措施。其住房先按原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待持有居住证满3年并符合条件后,已征收的税款可予退还。
这种“先征后退”的机制,既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又充分考虑到了购房者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设计。
新政追溯至年初执行
由于个人住房房产税按年征收,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这意味着政策效益覆盖整个2025年度。
已购应税住房符合上述暂免征收规定的购房人,可向应税住房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重新办理房产税纳税信息的申报和认定,对2025年1月1日以后多征收的税款可予退还。
与2011年的《暂行办法》相比,此次调整的最大变化是减少了非沪籍和沪籍居民家庭在房产税政策方面的差异。
2011年政策规定,二套及以上住房的房产税税收减免仅针对上海市本地居民家庭。当时非本市户籍家庭在上海限购一套住房,因此不存在二套及以上住房的税收优惠问题。
随着限购政策优化调整,非本市户籍家庭已可购买多套住房,但二套及以上房产税仍需全额缴纳,增加了持有成本,影响了购房需求释放。
市场影响:新政组合拳发力
此次房产税政策调整是8月25日“沪六条”房地产新政的细化版。“沪六条”要求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的第一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房产税政策优化与限购放宽、信贷政策优化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住房消费需求释放。
“沪六条”发布后,上海房地产市场积极向好。外环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一手房日均来访量较政策前提升40%,二手房日均新增购房委托量增加20%,日均居间合同量增加30%。
全国意义:试点城市的风向标
作为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城市,上海此次政策调整具有风向标意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调整说明上海对人才及在上海稳定就业的居民家庭给予购房支持,体现了职住平衡和支持住房消费的导向。
中指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新政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符合条件的购房需求释放。减少非沪籍家庭购买多套住房的持有成本,对市场将形成一定带动效果。
数据显示,“沪六条”出台一周,上海一二手住房成交量较政策前显著增长,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
9月以来,上海正在认购和开盘以及计划开盘的新房项目接近40个,创下2025年单月新高。闵行梅陇、闵行兰香湖等地楼盘首日认购率均超过100%。
楼市正在悄然回暖。
上一篇:金价,又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