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截至收盘,道指涨0.14%,纳指涨0.7%,标普500指数涨0.44%,美国三大股指续创收盘新高。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甲骨文涨超6%,苹果涨超4%。英伟达涨近4%,报183.61美元/股,续创历史新高,公司总市值升至4.46万亿美元。特斯拉最新股价报440.37美元/股,涨3.36%,盘中创逾8个月新高,市值约为1.47万亿美元。亚马逊、Meta跌超1%。
大宗商品方面,原油下跌,黄金飙涨,续创历史新高。
Part 01
美联储降息预期转向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联储多名官员对降息进行表态。
最新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的降息路径分歧巨大。 在19位美联储官员中,有10位认为“今年还将降息2次或更多”,另外9位则认为将再降息1次,甚至不再降息。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目前不支持进一步降息,因为“通胀已长时间维持在过高水平。”博斯蒂克预计,2025年全年只会降息一次。 他表示:“我不会支持再次降息,但我们将继续观察经济情况。”
美国克利夫兰联储主席贝丝·哈马克9月22日表示,鉴于通胀率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且持续存在,美联储在取消限制性货币政策方面需“非常谨慎”。
“我认为我们离中性只有很短的距离,令我担心的是,如果我们放松利率限制,经济可能会再次开始过热。”哈马克表示。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活动中表示,他支持上周的25个基点降息,主要是出于“预防性考虑”,防止美国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但他强调, 目前利率水平已处于“略微紧缩与中性之间”,未来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有限。
穆萨莱姆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更多疲软迹象,我将支持进一步降息,但前提是通胀高于目标的风险没有上升,且长期通胀预期仍保持稳定。”
穆萨莱姆认为,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等因素仍然有可能推高通胀,货币政策仍需对高于目标的通胀保持警惕。他预计关税对价格的影响将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逐渐消退,但官员们仍需警惕潜在的第二轮效应和通胀持续高企的威胁。
美联储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表示,中性利率(即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的利率水平)正显著下降。过去这一利率可能被系统性高估,而近期关税、移民限制以及国内税收政策的变化又进一步压低了中性利率。因此,为避免对经济造成损害,利率需要大幅下调。他认为, 目前利率水平过高,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比中性利率高2个百分点的位置,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裁员和更高的失业率,所以未来数月应该大幅且快速进行降息。
上周,米兰首次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政策制定者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至4.25%的区间。 米兰投下反对票,他倾向于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
米兰上周还表示,希望在今年剩余的两次议息会议上再累计降息125个基点。相比之下,美联储19位官员的最新中位预测仅为再降息50个基点。
本周,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超过10位联储官员将发表公开讲话。按照日程安排,鲍威尔今天将在罗得岛沃里克市举行的大普罗维登斯商会就经济前景发表讲话,或为利率前景提供更多线索。
据CME“美联储观察”, 目前美联储10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0.2%,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9.8%。美联储12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7%,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3.1%,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75.3%。
Part 02
华尔街突发警告
在美股三大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关于美股“泡沫”、高估值的警告愈发密集。
美东时间9月22日, 投资咨询公司Yardeni Research创始人埃德·亚德尼(Ed Yardeni)警告称,最近的美股涨势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有些相似。他认为,即使美股企业的盈利继续改善,当前的估值也已经过高了。
亚德尼表示,标普5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P/E)目前为22倍,与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的25倍相差不远。他预计标普500指数将在2026年年底达到7700点——这意味着较最新点位仍有15.6%的上涨空间。
同时,亚德尼在报告中警告称: “如果美股像1999年那样对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做出过度乐观的反应,那么我们可能会更快地到达那里(7700点),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崩溃。”
Mariner Wealth Advisors首席投资策略师Jeff Krumpelman也对经济过热提出了警告: “我担心的是,我们会出现真正的‘融涨’,那会让我紧张的。人们对美联储降息有点‘疯狂’,这将把我们推向更高的水平。”
Evercore ISI的策略师Julian Emanuel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出现泡沫情景(即标普500指数在2026年年底前达到9000点)的概率为25%,而其基本情景预测为7750点。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关键的投资逻辑是,美联储在2026年对通胀表现出更高容忍度,或将继续降息,进而推动美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和盈利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财联社、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
封面丨摄图网
责编丨李沫楠 白雅琦 付颢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