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活跃,上半年募资总额突破千亿港元,超越纳斯达克位列全球第一。然而在这波上市热潮中,仍有不少企业因对港股规则不熟悉、核心环节把握不准而折戟,尤其很多团队首次接触港股上市流程,普遍反映“看似复杂,实操更具挑战”。
为帮助大家系统理解香港上市全过程,我们梳理出了核心流程与实操重点,具体如下:
壹、上市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五项关键工作:
整理并审核必要的财务信息;
确定目标资本结构;- 梳理并规范上市主体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确立董事会组成及治理机制;
审核管理层薪酬与员工激励计划。
贰、上市执行阶段
该阶段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召开启动大会、起草招股说明书、递交上市申请。启动大会完成后,招股书撰写完毕,即进入正式递交申请流程。
港股IPO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递表 → 聆讯 → 路演 → 招股 → 公布配售结果 → 挂牌上市。
(一)递表
拟上市公司聘任保荐人及其他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并撰写招股书,随后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支付相关费用并预约聆讯日期。
此时,投资者可在披露易网站查阅该企业的中英文招股书初版,了解公司概况、行业背景、历史与发展架构等基本信息。
(二)聆讯
联交所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审核。通过聆讯意味着公司即将进入招股阶段,投资者可提前准备账户与资金。公司也会在披露易网站发布经修订的招股书,补充港交所要求的额外信息。
(三)路演(约一周)
上市申请获批后,公司与保荐人及财经公关合作开展路演,通常包括非公开路演、分析师路演和全球路演三场。路演旨在向投资者详细介绍公司业绩、产品及发展战略,并争取知名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增强市场信心。
(四)招股(约一周)
港股IPO股份分配分为国际配售和公开认购两部分,初始比例通常为90%和10%,并设有回拨机制调整比例:
公开发售超购15–50倍,回拨至公开发售占比30%;
超购50–100倍,回拨至40%;
超购100倍以上,回拨至50%。
(五)公布配售结果
招股结束后约七天,拟上市公司于挂牌前一日公布配售结果,内容包括最终定价、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超购倍数、绿鞋机制是否生效、基石投资者占比等。散户通常需通过券商查询中签情况。
(六)暗盘交易
暗盘属场外交易,于上市前一个交易日的16:15–18:30进行,不通过联交所系统,而是经由部分券商内部系统进行撮合成交。
(七)挂牌上市(1–6个月不等)
公司最终在联交所正式挂牌,股票开始交易,投资者可自由买卖。
叁、后市支持
上市后进入后市支持(稳定价格)阶段,通常通过“绿鞋机制”操作:
大股东向包销商出借相当于发行规模15%的股份,包销商在国际配售中超额分配相同比例。若上市后股价破发,包销商可回购股票以支撑股价;若股价大涨,则可行使超额配股权,要求公司增发不超过15%的股份。
超额配售权一般于招股书发布后30天内行使,期满后股价将由市场自由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