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富大侦探007
曾几何时,“爆款基金一日售罄,三个月后净值腰斩”、“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产品业绩急转直下”……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过去十年,中国基金行业规模极速扩张,从5万亿增长到30万亿,但投资者的体验却并不算好,似乎说起基金处处都是火爆的传言,但赚钱的人总不是自己。
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重磅推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份纲领性文件犹如破晓曙光,为基金行业的发展绘出了新蓝图。
方案以系统性改革举措为抓手,推动行业发展理念从“规模至上”向“投资者回报导向”深刻转变,将“投资者最佳利益”确立为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锚,通过制度优化与服务升级双向发力,持续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与信任感。
该政策的出台,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预示着公募基金即将迈入规范引领、质量优先、稳健致远的全新发展阶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理高质量发展?这场变革又将如何影响到我们?
长期主义
成就投资价值
这次政策的出台,表明在基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进程中,长期主义不再是抽象的理念口号,而是贯穿投资全流程、守护投资者利益的核心实践准则。
过去基金经理频繁更迭与产品风格肆意漂移,是致使投资者难以长期持有的关键症结。
投资者购入某只定位为价值型的基金后,却因新任基金经理骤然转向激进成长风格,陷入两难困境,要么被动承受远超预期的风险,要么无奈选择赎回止损。
在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两项关键举措显著改善了这一局面:一方面,监管明确要求基金经理考核周期不得短于3年,有效缓解了短期业绩排名压力下的风格频繁切换问题。另一方面,严格管控产品风格漂移现象,确保基金运作始终契合契约约定。
这一要求直接杜绝了过去短期排名压力下,基金经理为追求短期净值波动而采取的赌博式投资。
此前为短期冲业绩,投资经理往往会追涨热门赛道、频繁调仓换股,看似短期可能冲进行业前列,实则暴露了投资逻辑的脆弱性,更易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追高套牢。
如今,3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迫使基金经理跳出季度排名焦虑,将研究重心转向企业长期价值。
无论是筛选高分红、现金流稳定的蓝筹企业,还是挖掘具备技术壁垒、成长空间清晰的创新公司,都需要通过深度调研穿透短期市场噪音,找到能穿越经济周期的优质标的。
长期主义让基金投资回归分享企业成长红利的本质。当基金经理不再被短期排名裹挟,就能用更长的时间维度陪伴优质企业成长:从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研发突破,到其产品落地放量、市场份额提升;从一家制造企业的产能升级,到其全球化布局的逐步兑现。
这些价值增长的过程往往需要3-5年甚至更久,只有长期资金才能完整捕捉!
而这种稳定性极大减轻了投资者的关注负担,使长期持有策略更具可行性。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持有偏股型基金3年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概率超80%;持有期达5年以上,盈利概率更是逼近95%。由此可见,投资体验的优化将切实提升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除此之外,在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利益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正成为推动基金回归投资本源的关键抓手。
它打破了过去旱涝保收的固定管理费模式,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的盈利深度绑定,从制度层面倒逼基金团队聚焦业绩提升。
以嘉实成长共赢混合型基金为例,其管理费不再是固定费率,而是与基金业绩表现绑定,只有当基金净值跑赢基准指数、为投资者实现正收益时,基金公司才能收取更高比例的管理费;若业绩不达标,管理费还可能下调。
那些依赖规模、忽视业绩的基金公司,在浮动管理费模式下将面临收益缩水的压力;而专注投研、能为投资者持续创造收益的基金公司,将凭借业绩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形成业绩越好、投资者越多、管理费越高的正向循环。
这种考核机制和费率结构的转变,让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形成了正向绑定!
把握机遇:
普通投资者的应对指南
在基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普通投资者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从产品选择到费用成本,再到持有体验,每一项改革都在切实解决过去投资中的痛点,而学会顺应趋势调整策略,更能让投资者在新生态中把握机遇。
对投资者而言,长期主义更是破解赎旧买新陷阱、提升实际收益的关键。
曾几何时,部分销售机构为追求佣金,常引导用户赎回老基金、购买新基金,导致投资者不仅要承担申购赎回手续费,还可能因踏错市场节奏错过老基金的长期收益。
然而,市场高点发行的热门主题基金,往往是规模陷阱的重灾区。比如2021年新能源行情顶峰时,多只新能源主题基金单日募集超百亿,但后续随着板块调整,不少基金净值腰斩。
相反,那些历经牛熊周期考验的老基金,更能体现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与风险控制能力。
投资者应减少对“新基金”、“爆款基金”的追逐,多关注成立5年以上、业绩排名稳定在前1/3的老基金,这类产品的业绩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更值得信赖。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精准择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针对高质量基金开展定投的方式,则称为应对市场波动的最优解。
一方面,高质量基金的业绩稳定性更强,能减少定投过程中的踩雷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分批买入,可平摊持仓成本,降低市场下跌带来的冲击。
在选基金的过程中,则应当关注基金公司治理,优选团队稳定的平台。
基金投资的核心是“投人”,但过度依赖单一明星基金经理风险较高,若明星经理离职,产品业绩往往大幅波动。
相比之下,投研团队稳定、基金经理离职率低的公司,更能通过体系化能力保障业绩持续性。
在选择基金时,小伙伴们可通过基金公司官网、第三方平台查询其投研团队规模、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近3年离职率等指标,优先选择治理完善、团队稳定的基金公司,而非单纯追捧明星经理。
除此之外,随着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ESG基金、公募REITs、量化对冲基金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配置选择,进阶的小伙伴们可以积极了解,拥抱变化。
其中,公募REITs锚定基础设施资产作为底层支撑,其收益与通胀水平紧密关联,凭借着现金流稳定且能抗通胀的特性,适宜作为资产配置组合中的底仓。
而量化对冲基金则运用多空策略有效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在震荡行情中更易实现收益的稳健性。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适度配置这类工具型产品。
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普通投资者构建了更公平、更透明、更有利于长期投资的环境。
只要摒弃短期投机思维,选择优质产品、坚持长期持有,每一位投资者都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