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卡脖子的西方国家,如今也尝到了被反制的滋味。面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七国集团(G7)最近绞尽脑汁想出了对策,但首先要防备中国的反制措施。
据可靠消息,G7技术专家团队近期在美国召开闭门会议,重点商讨如何在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的情况下,确保成员国获得足够的稀土供应。这一紧急会议的召开并非没有缘由——中国目前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而这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在国防军工、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解决这一困境,G7提出了两个颇具争议的方案:其一是联合制定稀土交易的最低价格标准;其二是对中国稀土出口加征高额关税。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措施背后,实则暗藏玄机。
西方国家的真实意图并非单纯地获取稀土资源,而是试图破解一个更根本的困局:如何在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同时,确保自身稀土产业的竞争力。他们担心的是,一旦投入巨资研发稀土替代技术,中国可能突然降低出口价格,让西方的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国际关系史上不乏类似案例——即便在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下,欧盟国家仍在暗中进口俄罗斯能源。利益,始终是国家间交往的核心考量。
然而G7的这一战略也存在明显裂痕。澳大利亚已明确表示要制定独立对华政策;加拿大则因菜籽油贸易争端对相关承诺持保留态度。这些分歧反映出西方阵营内部对华政策的不一致性。
其实,破解困局的钥匙一直摆在西方面前:只要摒弃冷战思维,取消对华不合理限制,就能实现互利共赢。但某些西方政客仍沉迷于霸权幻想,将中国视为威胁,这种固步自封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在全球多极化浪潮不可逆转的今天,试图孤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行为,终将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闹剧。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他们的想象。历史已经多次告诉我们: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