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跌了,市场慌吗?
我觉得还好。
很多朋友应该发现了,现在每次下跌只会带来更大的上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下跌只是一时的,上涨才是持续的。
这叫什么?
这就叫牛市。
当所有人都相信上面那句话时,牛市就该结束了再展开说说今天的下跌。
A股一直有「节日效应」的说法,即节前通常会跌,特别是放长假的节日。
原因有二:
一是节日要用钱,部分投资者会从股市或基金提钱;
二是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长假期间,国内国际的政策变化,各种突发事件,都属于不可控因素。于是不少人选择落袋为安,节后再战。
事实上,过去15年A股国庆节前5个交易日下跌的概率高达70%。
而且不仅是国庆,劳动节和春节这两个长假前,股市下跌概率都比较高。
这种现象在小盘股身上更为明显。相较于大盘股,小盘股里的资金性质更偏散户,也更偏短期,「节日效应」更为明显。
这直接导致长假前的那个月,下跌概率更高。
下图是过去10年,中证1000指数(代表小盘股)每个月的涨跌幅。
每年下跌概率最高的4个月份,刚好都是长假节日前。
12月和1月,是春节前的两个月,下跌概率都是73%(图里显示的是上涨概率27%,下跌概率就是100%-上涨概率,下同)。
4月,是劳动节前的一个月,下跌概率是64%。
9月,是国庆节前的一个月,下跌概率是73%。
但是,就像巴菲特老搭档芒格所言,「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节前下跌概率较高,也就意味着节后上涨概率会变高。
哪怕真如某些人所言,A股20年3000点不变,那也应该是上涨下跌各占一半。既然节前跌多了,那么节后上涨的概率自然会变高。
而且从逻辑上讲,节前出去避险的资金,节后也还会回流。
事实也确实如此。
国庆节后5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在60%以上。
这也导致所有长假后的月份,上涨概率都是比较高的。
春节后的2月,中证1000上涨概率就是全年最高的82%。
劳动节后的5、6月份,以及国庆节后的10月、11月,上涨概率都是超过50%的。
当然,上述月份的涨跌不完全是因为「节日效应」。还跟季度报告披露时间、重要会议召开时间等有关。但「节日效应」确实是个重要影响因素。
以上均为概率分析,并不存在绝对确定性事件。
比如去年就一反常态:国庆节前大涨,节后下跌。
你要是去年9月下旬担心「节日效应」的下跌而离场,那就会完全错过本轮牛市初期的暴涨。
所以我一直认为,「节日效应」的分析,不是为让你避开下跌的,而是为了让你抓住下跌机会的。毕竟股市是长期上涨的。
这里我做了一个对比分析。
由于重要节日通常是月初(元旦、五一、国庆),这就导致月底下跌概率要高于月初。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尽量在月底定投。
以我们投的指数基组合为例,过去10年每月底定投(为防2月干扰,选择每月28日),无论牛熊,无论市场风格,就无脑买,则年化收益率为9.9%。
如果选择在月初定投,则年化收益率会降到9.6%。
(注:指数基组合成立4年以来跑赢沪深300指数25%。成立之前的历史收益不做任何加强,仅认为和沪深300相当。)
从年化9.6%到9.9%的提升,其实差别也不是特别大。
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差异会越来越大。每年差0.3%,10年积累下来就是3%,30年下来就是9%。
最重要的是,这个收益率的提升,不需要你有多么高明的策略或技巧,也不需要你付出任何额外时间。
仅仅是因为,你在别人不买的时候买入而已。尽管这种不买不是因为恐慌,而是因为节日的影响。
而投资这事,说来说去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巴菲特说过,「在简单中收获丰厚,于显而易见处寻找价值」。投资的本质不是比拼谁的模型更精密、谁的消息更灵通,而是能否在喧嚣中保持理性、在沉寂中敢于行动。所有超额收益的起点,往往都藏在「别人不愿买」的简单时机里。
报下格指1.97,投资机会为B+。昨天是B-(投资机会从好到差为S、A、B、C、D)。原创不易、干货更难,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