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关系持续降温:一场关税与石油的博弈
自2月以来,美印关系持续走低。特别是在印巴冲突后,两国关系更是跌入谷底。表面上看,双方仍维持着外交礼仪,但私下早已剑拔弩张。这种表面笑嘻嘻,心里mmp的状态,让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关税大战引爆民愤
8月初,特朗普政府以俄油税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这使得印度输美商品的总关税税率飙升至惊人的50%,创下美国盟友中的最高纪录。这一决定在印度国内引发强烈反弹: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高举反特朗普标语;更有激进分子在美国驻印使馆附近焚烧特朗普肖像。
这场关税风波背后,是两国长期的贸易博弈。印度一直通过高关税壁垒薅美国羊毛,而特朗普的新政策不仅威胁到莫迪政府的执政基础,更可能砸碎数百万印度农民的饭碗。尽管美国是其重要贸易伙伴,但莫迪政府始终未能重启双边贸易谈判。
外交博弈暗流涌动
莫迪政府一度试图施展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既推迟访华计划,又放出将在联合国大会与特朗普会晤的风声。然而特朗普直接取消访印行程,并叫停美国贸易代表团赴印计划,用行动表达不满。这迫使莫迪改变计划,改派外长苏杰生出席联大。
就在外界以为谈判彻底破裂时,9月16日出现转机。美国贸易代表助理林奇率团突访新德里,重启贸易磋商。这一先低头的举动被视为美方释放的善意信号。
能源困局与印度反击
作为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印度90%的石油依赖进口。特朗普要求印度停购俄油的政策让新德里陷入两难:7月数据显示,俄油价格(68.9美元/桶)显著低于沙特(77.5美元)和美国(74.2美元)油价。若全面转向美沙石油,印度将多支出数百亿美元。
更让印度不满的是,当初俄乌冲突爆发时,美国默许印度大量进口俄油以稳定市场。如今特朗普政府却要切断这一渠道。面对压力,印度祭出以退为进的策略:在9月25日的谈判中明确表示,若要减少俄油进口,就必须允许其购买伊朗和委内瑞拉石油。
美国战略困境与印度机遇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同时应对中美贸易战和俄乌冲突之际,主动重启与印度谈判,本身就暴露了其战略困境。特朗普的能源霸权计划面临多重挑战:OPEC 的崛起、俄罗斯能源的竞争,以及美元霸权的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内部对印态度也出现精神分裂:能源部长公开示好印度,特朗普却在联大继续施压。这种矛盾反映出美国对印政策的混乱。
展望未来,美印关系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改善。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的强硬政策正在将印度推向其他大国。不过鉴于印度外交的不可预测性,局势发展仍存在诸多可能。这场围绕关税与石油的博弈,还将继续考验两国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