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聚风塑料)
在8月底于广东顺德举办的2025(第四届)塑料行业大会上,当塑料企业代表们围绕“品牌引领 塑造力量”探讨产业升级时,一家来自安徽、专注金属材料研发的企业 - 安徽汉正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意外成为会场焦点之一。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汉正航材虽身处“塑料主场”,却凭借其全球领先的超细晶改性技术,尤其是对挤出机及注塑机核心部件-螺杆元件的性能重构,引发了行业高度关注。聚风塑料传媒专访了汉正航材董事长刘东教授与运营总监王无忌,揭开这家企业的行业担当与技术雄心。
图中为汉正航材董事长刘东教授
图右为汉正航材运营总监王无忌
图左为聚风传媒记者马力
“第一次参加塑业大会,我们其实有点忐忑。毕竟是搞金属材料的,怕和塑料行业聊不到一块儿。”刘教授笑着谈起初到会场时的感受。但当看到超1000名塑料头部企业代表、行业大咖齐聚,他很快意识到:汉正航材来对了。
这场塑料与金属碰撞的起点,藏在塑料装备的核心痛点里。刘教授解释:“塑料制备的核心设备是双螺杆挤出机,而挤出机的‘心脏’是螺杆元件。但这个元件的要求太苛刻了 - 既要强度高、硬度足,又要耐磨耐腐蚀,还得控制成本,常规金属材料根本做不到全都照顾好。”
原来,传统金属材料为提升性能,会增加强化相体积分数,但这会导致强化相“团聚”,就像“东一坨西一坨的疙瘩”,最终制成的螺杆元件要么易磨损,要么韧性差。而汉正航材的底气,正来自其源自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级技术”:“我们的PTR强力旋轧技术是世界首创,能通过压扭复合三维强变形,把材料的强化相‘打开、揉匀、揉碎’,再配合微合金化技术独家调配,最终获得亚微米级晶粒和纳米级强化相。这样的金属材料,能同时满足螺杆元件的所有苛刻要求。希望用我们的技术,帮塑料企业解决螺杆易损、生产不稳定的难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做点实事。”
汉正航材董事长刘东教授在峰会现场作主题演讲《航空级超细晶金属材料在提升双螺杆挤出机产能及高分子材料品质和稳定性的优势》
谈及技术落地效果,王无忌带来了实打实的应用案例:“在双螺杆领域,我们的螺杆元件已经过多年实战检验。不管是加工尼龙加碳纤、ABS加钙粉,还是PPS这类高磨损物料,寿命都能稳定提升50%以上,大部分场景直接翻倍。”
他举了一个典型例子:“有家做尼龙的知名企业,用常规653钢材的螺杆,加工600吨物料后,捏合块就磨圆了,外径从62.4毫米磨到58.5毫米;而我们的螺杆加工同样600吨后,棱角还很分明,外径只磨到62毫米左右。”这意味着,汉正航材的螺杆能让物料塑化更均匀、生产更稳定,间接帮企业减少停机换件时间,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追求高稳定性、连续化生产的塑料企业而言,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
除了螺杆元件,汉正航材的双螺杆挤出机心轴也实现了高端突破。“现在我们的心轴扭矩稳定性,完全能和进口产品对标,甚至在性能上还有优化。比如扭矩承载能力比进口件更好。”王无忌自豪地说,“可以说,在双螺杆挤出机的高端金属材料领域,我们的国产替代已经很成熟了。”
而在注塑机领域,汉正航材的材料也已进入现场应用阶段。“虽然完整的数据链还在收集,没对外宣传,但从客户反馈来看,优势已经显现。”王无忌透露,汉正公司的策略是 - 先做透双螺杆,再稳步拓展注塑机。这种稳扎稳打的思路,也让塑料企业对其技术多了一份信任。
汉正航材运营总监王无忌
当被问及与欧美尖端技术的差距,刘教授的回答充满自信:“不谦虚地说,在超细晶改性技术领域,不是我们追赶他们,是他们在追赶我们!”这份底气来自实打实的技术指标:“我们对传统金属材料做亚微米级改性的有效变形区深度,能达到200毫米,而欧美最先进的技术也只有70毫米-这是世界纪录级的突破。”刘教授解释,这意味着汉正航材能加工更大尺寸、更复杂的金属部件,不仅适用于塑料装备,还能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机床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很多人觉得金属材料是传统行业,但我们用技术证明,传统材料也能靠创新‘逆袭’。”刘教授强调,塑料装备的螺杆元件只是汉正航材技术的一个应用场景,但其背后的超细晶改性技术,是能支撑多个高端领域发展的基础性突破。而这次亮相塑业大会,正是希望让更多行业看到中国金属材料的创新实力。
谈及接下来的推广计划,王无忌明确了汉正航材的定位:“先帮终端客户解决性能稳定、性价比的问题,再把成熟的材料和服务推广出去,让整个塑料装备产业链都能受益。”
目前,汉正航材已建成覆盖双螺杆挤出机、注塑机常用规格的生产线,从500吨级产能起步逐步提升。
但刘教授也坦言,新技术推广仍面临挑战:“最大的难题是让用户接受 - 新生事物要获得认可需要时间,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案例、更直观的效果,尽快缩短这个过程,让大家早点用上好材料,早点受益。”
而更远的蓝图,汉正航材也已清晰规划:“作为西工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我们今年开始形成产能,未来三年产值要逐年达到3亿、4亿、6亿元的规模,计划2029-2030年在科创板IPO上市。”汉正航材正试图将实验室中的“金属奇迹”,转化为塑料行业可感可知的生产力提升,推动整个行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