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新闻连起来看全是“能源大戏”:美国联手盟友围剿委内瑞拉,以色列在中东频频出手,特朗普更是放话要对俄罗斯石油征收25%到50%的二级关税。
这一连串动作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能源。翻开历史就会发现,谁掌控了核心能源,谁就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而货币霸权永远是能源霸权的影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靠煤炭撑起日不落帝国,英镑也跟着成为全球硬通货;二战结束,美国绑定石油建立美元霸权,至今仍主导全球金融秩序。
如今AI时代来临,新的能源博弈早已拉开序幕,这场较量的结局,可能会改写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格局。
美国之所以死死咬住石油不放,根本是利益和现实的双重驱动。从身份来看,美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石油输出国,而传统能源集团正是特朗普背后最核心的金主。对他来说,稳住这些利益集团,不仅能拿到竞选资金,更能巩固票仓。
再看对手,委内瑞拉坐拥全球最大石油储备,中东是传统石油核心区,俄罗斯则垄断了不少新兴市场的石油供应,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石油集团的潜在竞争者。
更关键的是,现在全球石油需求已趋于饱和,不挤占对手的市场份额,美国能源资本就赚不到钱。
同时,新能源崛起正在挤压传统石油的生存空间,AI时代对电力的需求爆发式增长,传统能源集团的危机感越来越强。
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通过打压竞争对手抢短期利益,先让背后的金主赚够快钱,才能为下一步布局争取时间。
毕竟美国心里清楚,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力,但发展新能源需要巨额投入,眼下只能先靠石油霸权“输血”。
中国在能源赛道上的布局,早已跳出了传统能源的框架,直接瞄准了未来的电力霸权。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中国发电量达到10万亿度,而美国全年发电量只有4.8万亿度,就算把第三名到第十名的国家发电量加起来再加上美国的4.8万亿度,都赶不上中国的零头。
更惊人的是增长速度,2025年7月单月发电量就突破1万亿度,这相当于整个日本一年的用电量。能有这样的实力,靠的是全方位的能源布局:新疆的光伏板连成片,年光伏发电量达到5842亿度,稳居全球第一;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电厂持续发力,特高压线路能把西部的清洁能源稳稳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东部沿海,输电效率比传统线路高20%以上。
这些布局不只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更是在构建“电力人民币”的基础。AI时代,超算中心、数据中心都是“电老虎”,一个十几瓦的超算中心一年用电量就达876亿度,相当于葡萄牙全国一年的用量。
全球高科技公司都想建数据中心、超算中心,而中国有充足的电力供应,自然能掌握规则制定权。想来中国用电、买设备,就得用人民币结算,这就让人民币绑定电力有了强刚需支撑。
美国当然看清了电力霸权的重要性,只是现在陷入了“先赚快钱”和“谋长远”的矛盾。特朗普的两步走策略很明确:先通过打压石油对手让传统能源集团盈利,稳住中期选举的票仓;
等地位稳固后,再全力发展美国制造的新能源,争夺AI时代的电力主导权。但中国的节奏显然更快,已经开始从“西电东送”向“中电外送”升级。
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中低端产能向外迁移,但很多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跟不上,自然要向中国买电。如果这些电力贸易都用人民币结算,“电力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就会越来越丰富。
新疆的光伏厂、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厂,这些看似偏远的工程,其实都是“中电外送”的战略支点,把制造业外移和电力输出、人民币结算捆绑在一起,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国际能源署早就断言,能源市场正进入中国引领的“电力时代”,中国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这可不是空谈,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从煤炭绑定英镑,到石油绑定美元,世界货币的更迭始终跟着核心能源走。现在AI时代到来,电力成为新的核心能源,谁能掌控电力的生产和结算权,谁的货币就能成为下一个全球硬通货。
美国靠打压石油对手抢短期利益,本质上是在为过去的石油霸权“续命”;而中国默默建起10万亿度的电力产能,布局“电力人民币”,早已站在了下一个能源时代的起跑线上。
这场无声的较量,没有硝烟却关乎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格局。
当新疆的阳光、雅鲁藏布江的江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力,当人民币跟着电力流向全球,下一个世界货币的答案,其实已经越来越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