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法案以218:214的微弱优势在美国众议院通过,但这一法案意外地为中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7月3日深夜,美国众议院通过这项法案后不久,《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直言不讳地评价道:“你们听到吗?那是来自东方的巨大雷声,14亿中国人正在嘲笑我们。”
与此同时,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项惊人的生态工程正在悄然进行——过去30年,新疆的绿洲面积增加了5.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减少了1955.7平方公里。
01 法案反效果,美能源产业自断命脉
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包含三项致命举措:
- 提前7年终止新能源车税收抵免,
- 收紧风能和光伏补贴的门槛,
- 禁止使用中国技术的企业获得补贴。
虽然法案表面上以“美国优先”为旗号,但实际上是在限制美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24年全美新增发电能力的81%来自太阳能加储能系统,而该法案直接切断了这一产业的支持。得克萨斯州曾凭借太阳能和电池储能新增1万兆瓦的发电能力,成为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大州,却被自家政策所背弃。
02 中美电力对比,差距惊人
在2000年,中国的年发电量仅为1300太瓦时,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0000太瓦时,超过了美国5000太瓦时的总量。
例如,青海德令哈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每年提供的电力足以满足20万户家庭的全年需求。这样的超级项目在中国不再是个别现象,水电、风电和光伏装机量均领先全球。
弗里德曼在专栏中指出:“从未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廉价的清洁电力直接决定了AI技术的主导权。” 训练一次大规模AI模型所需的电力,相当于三个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而中国的电力成本比美国低40%。
03 新疆生态巨变,沙漠锁边成果显著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场绿色革命正悄然进行。自2025年起,新疆继续巩固和扩大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工作,去年实现了锁边“合龙”,并新增绿化扩边面积479万亩,绿色防护带的宽度也增加至7500米。
南疆的农牧民在沙漠周围的沙化土地上种植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作物,面积达到624万亩,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创造了30多万人的稳定就业机会。
喀什地区还完成了19.4万亩光伏治沙项目,总并网规模达到648.6万千瓦,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04 头屯河蜕变,兵地协同创造生态奇迹
昌吉市的头屯河,经过兵地协同的生态治理,已焕然一新。自2016年起,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搬迁了百余家污染企业,清理了9万立方米的垃圾,绿化了2000亩土地,水域面积达1273亩,防洪标准也提升至50年一遇。
现在的头屯河,已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健身的绿色走廊,成为昌吉市对外展示的生态名片。
05 企业选择比宣言更真实
面对特朗普法案的冲击,美国的企业选择了“用脚投票”。特斯拉在抱怨法案“疯狂且破坏性”时,反而扩大了上海工厂的产能。苹果则将30%的iPhone产能迁至墨西哥,但仍然用人民币支付中国零部件的货款。即便是沙特阿美,也在深圳设立了首个海外新能源研发中心,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对华石油贸易。
06 绿谷成就斐然,昌吉荣获多个国家级荣誉
头屯河的“绿色蝶变”标志着昌吉市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昌吉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24年,昌吉市空气质量改善率位列全国第11位,且2025年成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百强县之一。
07 全球影响深远,中国清洁技术驱动战略缓冲
弗里德曼在其专栏中对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进行了尖锐批评,称其为“工业规模的愚蠢”。更有意思的是,这番话几乎与马斯克的推文内容完全一致。马斯克曾是特朗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如今却公开表示,“法案向过去的行业撒钱,却重创了未来产业”。
中国通过清洁技术驱动,在面对地缘政治冲突时,拥有强大的战略缓冲能力。这一趋势正在显现,弗里德曼也暗示,美国的政策选择最终会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特朗普签署法案时或许没有听到弗里德曼的感叹:“这项法案让家里更热、电费更贵、工作机会更少,而中国在14亿人的嘲笑中,正一步步崛起。”
与此同时,在中国新疆,头屯河沿岸的绿色走廊已经成为市民的休闲健身场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也在被绿色覆盖。中美两国在能源和生态政策上的不同选择,正在塑造着截然不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