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也做了十几年中长线投资。最近科技圈最炸的消息莫过于OpenAI估值冲到5000亿,直接超过SpaceX成了全球最值钱的私营公司,这事儿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就是一次员工卖股票的交易吗?怎么就算出5000亿估值了?没错,这次是OpenAI允许老员工卖股份,软银、普信这些大机构接手,交易规模本来计划66亿,最后差不多到了103亿,估值就是按这个交易价算出来的。但你得知道,年初它估值才3000亿,半年涨了66%,这速度在大公司里太少见了。
作为中长线投资者,我从来不只看估值数字,得拆透背后的逻辑。首先得承认,OpenAI的营收增长是真的猛,上半年营收就干到了43亿,比去年一整年都多,年化收入更是冲到120亿。这钱从哪儿来?一方面是ChatGPT Plus那1.2亿付费用户,每月20美元的订阅费是稳现金流;另一方面是企业端的API服务,好多电商机器人、金融分析软件都用它的技术,每一次调用都要花钱。最近更狠,48小时内扔出两个大招,ChatGPT加了即时结账功能直接抢亚马逊生意,还出了个Sora App蹭短视频流量,商业化的迫切性肉眼可见。
但光有营收还撑不起5000亿,资本赌的其实是“可能性”。就像当年的亚马逊,连续多年不盈利照样高估值,因为它在建基础设施。OpenAI现在干的也是这事儿,AI是未来十几年的大赛道,而它几乎占住了“AI=ChatGPT”的用户心智,这是花钱买不来的。更关键的是它在算力上的布局,刚和英伟达说好了要部署10千兆瓦的系统,背后还有和甲骨文的大合同,这都是在抢AI时代的基础设施门票。
不过咱也得清醒,这估值里的风险一点不少。我查了下数据,它上半年看着营收高,其实烧了25亿现金,研发和算力成本是个无底洞,一次模型训练就要好几亿,服务器年费更是高达160亿。而且竞争早不是一家独大了,Meta挖人都开上亿奖金,Anthropic在API业务上都已经反超它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很多人拿它和谷歌比,说谷歌市值3万亿,净利润1000亿,OpenAI还没盈利,这估值太贵了。但中长线看,估值从来不是看当下的利润,而是看市场空间和护城河。麦肯锡说2030年AI能给全球经济贡献13万亿,OpenAI站在基础模型这个核心位置,要是能保持技术领先,把现在的优势转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那这个估值就有支撑。
所以在我看来,5000亿既不是纯粹的泡沫,也不是稳赚的保单。它更像资本给AI时代投的一张长期选票,赌的是OpenAI能成为下一个基础设施级的公司。作为普通投资者,不用盯着短期波动,重点看它的技术迭代能不能跟上,新出的电商、社交功能能不能真的变现,毕竟能兑现的价值才叫价值。
我是帮主郑重,关注我,咱们从长线视角看透更多商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