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庆节前夜,很多人都准备放假了,路透社突然扔出一颗重磅炸弹: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已经通知国内各大钢厂和贸易商,暂停进口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海运铁矿石!
消息一出,整个澳大利亚都感觉到了秋天的凉意。要知道,中国可是必和必拓全球最大的买家。果不其然,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立刻站出来说,这事儿“令人失望”,希望赶紧解决。美国媒体也跟着渲染,说澳洲陷入了恐慌。
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一次商业谈判掰了吗?错了,这根本不是简单的价格纠纷。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牵动全局的“亮剑”。中国这次的目标,一箭双雕,既是为了夺回被别人攥了二十多年的铁矿石定价权,更是为了撬动美元霸权的墙角。 这背后,是一部忍辱负重、精心布局二十年的大戏。而就在不久前,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已经在美国大豆身上预演过一次,并且大获全胜。
你可能要问,怎么就闹到这一步了?这事儿,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经济起飞,“世界工厂”的名头越来越响,对钢铁的需求也像火箭一样往上蹿。从2000年开始,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一度买走了全世界海运铁矿石的60%以上。按理说,我是最大客户,买你家这么多东西,价格是不是得给点优惠?
现实恰恰相反。我们非但没拿到“VIP价”,反而年年被迫接受霸王条款,成了冤大头。为什么?因为全球的优质铁矿石,被三家公司垄断了: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这“三大矿山”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海运量。
卖家就他们仨,而买家,当时中国的钢厂有几百家,一盘散沙,各谈各的。人家三大巨头心领神会,每年谈判前都先串通一气。最经典的,就是所谓的“长协价”谈判。
从2003年到2010年,整整八年,我们每年都和他们进行艰苦卓绝的谈判,结果是每年都失败。他们联手华尔街资本,用期货、指数这些金融工具把价格炒上天,逼着中国钢企高价买单。
最屈辱的莫过于2008年那次。 当时中国钢铁需求暴增,三大矿山看准了这一点,张口就要在2007年的价格基础上暴涨65%到71%。他们还玩了个花招,先跑去和日本的新日铁“达成协议”。明眼人都知道,新日铁就是个托儿,回头三大矿山再拿这个“既成事实”来压中国,要求我们必须接受同样的高价。
当时的中钢协带着宝钢这些龙头企业,顶着巨大压力去谈,希望把涨幅控制在50%左右。结果呢?直接惹毛了三大矿山。必和必拓和力拓转头就在金融市场上疯狂炒作,把现货价格一度推高到200美元/吨以上。他们的意思很明确:你要么签我的霸王合同,要么就去现货市场被我宰得更狠,自己选。
最后的结果,是中国钢企在当年9月,被迫接受了上涨80%到96%的“天价”。这是赤裸裸的教训,是三大矿山在告诉中国:在这里,我说了算,你敢还价,我就让你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这种窝囊气,我们受了太多年。2005年,他们联手涨价71.5%;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铁矿石需求和现货价都暴跌到六七十美元,但他们依然强制中国按之前的高价长协履行合同。我们要求降价40%,他们只肯降30%,不答应就故技重施,操控现货市场。
可以说,那十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很大部分都变成了“学费”,交给了这三大矿山和背后的华尔街。
吃亏不要紧,要紧的是得学到东西。交了这么多学费,中国终于摸清了门道。说白了,游戏规则就是:卖家分散,买家集中,那就是买方市场;卖家集中,买家分散,那就是卖方市场。 过去我们就是后者,被人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破局的关键就两招:让卖家不再那么集中,让买家彻底集中起来。
第一招,找新矿,而且是自己的矿!我们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这地方,是老天爷赏饭吃,号称全球储量最大、品质最好的未开发铁矿,平均品位超过65%,比澳大利亚的矿石还好。这块肥肉之前一直被力拓等巨头控制着,但他们迟迟不开发,就是为了维持垄断地位。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在推动这个项目,中铝、中信等企业不断介入,如今已经拿下了重要股权。今年11月,第一船矿石就能运回中国,预计到2026年产能达到6000万吨,最终实现1.2亿吨的满产。 这等于是在三大矿山的后院,点了一把大火,足以让他们感到恐慌。
第二招,把几百个拳头攥成一个。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成立。 这个公司的任务只有一个:整合国内所有钢企的采购需求,以后由我统一出面,作为唯一的、巨大的买家,去跟三大矿山谈判。过去他们可以分化我们,各个击破,现在不行了,你面对的是整个中国市场的力量。
除了这两大主攻方向,还有两个“神助攻”。
一是建立我们自己的价格体系。9月28日,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参考的就是中国港口的真实成交价。我们不用再看那个被华尔街操纵的“普氏指数”的脸色了。
二是,也是这次事件的核心——推进人民币结算。这次和必和必拓谈崩,中国的禁令下得非常精准:“暂停采购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为什么强调美元?因为美元定价体系,让铁矿石不仅仅是工业品,更成了金融投机品。美联储一降息,几百上千亿的美元热钱就能冲进来炒作,价格完全脱离了实际供需。我们要求用人民币定价,就是釜底抽薪,把华尔街伸过来的黑手给它斩断。
所以你看,从布局新矿源,到整合采购力量,再到建立自己的价格指数和结算体系,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准备了多年的大棋局。这次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出手,绝非一时冲动。他们等的就是一个时机,一个全球经济不景气、钢铁需求下降、我们手握多重底牌的“天时地利人和”。
必和必拓为什么会恐慌?因为就在眼前,美国大豆的例子还热乎着呢。
曾几何时,中美在大豆贸易上也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客户,美国是中国重要的供应来源。但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后,一切都变了。
中国是怎么做的?和铁矿石的剧本如出一辙。
首先,在贸易战前几年,我们不断加大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从2005年的540万吨,一路推高到2025年前四个月就超过2300万吨。这让美国豆农对中国市场形成了极强的依赖。
然后,在2025年5月,贸易摩擦升级,中国突然出手,从5月到10月,再没有从美国进口一粒大豆,所有订单一夜之间全部转向了巴西等国。
这下美国彻底傻眼了。今年美国大豆大丰收,产量超过1.2亿吨,结果最大的买家没了,堆积如山的大豆卖不出去,价格暴跌。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每1000亩地净亏损超过10万美元。很多贷款种豆子的农场主,面临破产的绝境。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呼吁白宫缓和关系。特朗普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要求中国恢复采购。但问题是,战是你先挑起来的,现在想让我们买,门儿都没有。
更狠的还在后头。大豆是“期货”,今年的订单决定了明年的种植面积。中国不买,美国豆农明年就不敢种,种植面积将断崖式下跌。而这些中西部的农民,恰恰是特朗普最核心的票仓。这一招,直接打在了特朗普中期选举的七寸上。长远来看,美国整个大豆种植产业都可能因此萎缩。
这一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力量,也让中国自己演练了如何利用这种力量进行精准反击。现在,同样的故事轮到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
所以,朋友们,别再把这次的事件看成简单的商业纠纷了。这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反击。它告诉世界,那个在谈判桌上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不仅要买东西,还要决定用什么价格买,用谁的货币来买。
当然,这场由铁矿石引发的产业战争,远未结束。当年,我们在大豆领域被“四大粮商”一击即溃,90%的相关企业被外资控制。后来,我们又是如何一步步夺回阵地,甚至在主粮领域将来犯之敌挑落马下的?这背后还有更精彩的故事。我们下回再聊。
上一篇:金价,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