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稀土资源的高度集中,引发了各国在这一关键战略资源上的争夺。中国凭借着4400万吨的稀土储量,占据了全球近一半的份额,同时,掌控了全球69%的稀土产量和90%以上的精炼能力。这一优势使得中国在新能源革命及高科技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核心。然而,这也让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传统工业强国,感到迫切需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积极推动“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改革,力图在全球稀土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全球稀土市场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稀土资源的地理分布上。尽管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稀土储量可观,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大部分稀土原料仍需运往中国进行加工和提炼。这种依赖,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军事电子等关键行业的需求日益激增的背景下,成为了日益严重的战略安全隐患。
例如,美国计划投入1.2亿美元重启本土的稀土生产,并力争在2025年达到2000吨的产能,但这一数字与中国年产39万吨的规模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更为关键的是,即便美国能够开采出原料,仍然需要依赖中国在精炼和加工上的技术与产能。因此,西方国家在短期内很难摆脱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
与此同时,巴西、越南等新兴稀土生产国正逐渐成为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棋手。巴西虽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但其开发尚不完全;而越南由于与中国接壤,且开采成本较低,有望成为稀土供应链中的重要替代来源。全球稀土资源的控制者和主要产国如下:
- 中国:凭借4400万吨稀土储量,稳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储量的近50%。不仅如此,中国还主导全球的稀土生产和加工,掌控了供应链的核心部分。
- 巴西:以2100万吨储量排名全球第二,尽管储量庞大,但产量有限,且该国正在加紧开发资源,以期在未来几年内提升产量。
- 印度:稀土储量约690万公吨,且拥有全球约35%的海滩和沙矿储量,这些都是稀土元素的重要来源。印度的稀土产量持续增长,政府也在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进一步扩展其稀土产业。
- 澳大利亚:储量为570万吨,位居全球第四。该国致力于提升稀土产能,多个采矿项目正积极推进,稳定的矿产环境使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 俄罗斯:储量约380万吨,虽然有所下降,但俄罗斯仍在积极探索和开发其稀土资源,以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 越南:储量为350万吨,正集中开发与中国接壤的西北和东南沿海矿区,期望提高产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 美国:储量约190万吨,排名全球第七。美国主要依赖加利福尼亚的芒廷帕斯矿进行开采,但目前仍严重依赖来自中国的进口进行加工。
- 格陵兰:拥有近150万吨的稀土储量,虽然开采量不大,但其丰富的储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潜力。
- 坦桑尼亚:拥有近89万吨的稀土储量,尽管采矿工作刚刚起步,但其稀土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
- 南非:储量约86万吨,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但产量仍然有限,全球需求的增长促使各国加快对该地区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随着全球对稀土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稀土资源的开发和供应链的多元化将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而中国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在未来面临更多的挑战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