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国有天然气运营商发表声明,俄罗斯对乌克兰天然气网络发动了冲突爆发三年多以来的最大规模袭击。这次袭击给乌克兰带来极大困扰,根据乌克兰能源部的说法,多个地区都因此出现了停电。俄军方面则宣称,已经通过导弹无人机联合打击乌克兰的“军工复合体”。
乌克兰能源部当日 14 时发布的灾情通报显示,袭击已造成全国 32% 的供电能力瘫痪,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等 12 个州进入紧急停电状态。在哈尔科夫市,居民楼的电梯骤停在楼层之间,医院启动柴油发电机维持重症监护室运转,街头出现手持应急灯采购物资的人群。
黑市上,5 千瓦柴油发电机价格已飙升至 2200 美元,是冲突前的 5 倍,且需提前一周预订。更严峻的是,扎波罗热核电站因外部供电线路受损,被迫启动备用柴油机组,国际原子能机构紧急发布核安全预警,称 “机组冷却系统面临中断风险”。
俄军国防部在当日战报中回应称,打击精准覆盖乌克兰 “军工复合体” 的能源命脉。战报披露,此次行动动用了 78 架 “天竺葵 - 2” 自杀式无人机与 18 枚巡航导弹,重点打击为哈尔科夫坦克厂、基辅精密仪器厂供电的专用电网。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晚间视频讲话中证实,部分军工企业因断电陷入停产,他坦言:“没有电力,无人机和炮弹都是废铁”,这与此前国际能源署报告中 “冲突导致乌军工产能下降 60%” 的结论形成呼应。
就在乌克兰陷入能源危机的同时,俄罗斯亮出了蕴藏在西伯利亚的资源王牌。俄能源部 10 月 5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已探明优质炼焦煤储量达 290 亿吨,主要分布在库兹巴斯煤田与克麦罗沃州,这些资源的焦结指数普遍超过 85,是钢铁生产的核心原料。
更关键的是,俄铁路公司同期宣布,连接库兹巴斯与远东港口的 “贝阿干线” 扩建工程已完工,煤炭年运输能力从 1.2 亿吨提升至 1.8 亿吨,为大规模出口铺平了道路。
这张资源王牌的战略指向十分明确。俄罗斯计划将煤炭在中国进口市场的份额从当前的 25% 提高到 33%,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炼焦煤年需求量超 5 亿吨。
俄媒披露,俄煤炭企业已与中国多家钢铁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价格较国际市场低 12%,且采用人民币结算。这种价格与结算优势,正冲击着传统煤炭出口大国的市场格局 —— 澳大利亚曾占据中国炼焦煤进口市场的 40%,但 2025 年上半年其份额已降至 28%,主要原因便是俄罗斯煤炭的替代效应。
能源出口的收入反哺,为俄罗斯维持冲突提供了支撑。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俄罗斯石油日均出口量达 200 万桶,贡献了全国约 40% 的财政收入。尽管西方制裁导致天然气出口受限,但煤炭出口的增长有效弥补了缺口。俄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煤炭出口收入同比增长 37%,其中对华出口占比达 62%,这笔资金被重点投入国防工业与能源设施防护领域。
俄罗斯煤炭出口的扩张,正间接动摇澳大利亚在全球资源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地位。澳大利亚不仅是煤炭出口大国,更占据全球铁矿石出口市场的 60% 份额,其中 80% 流向中国。但 2025 年以来,多重因素让这一 “铁王座” 显现松动迹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0 月中国自澳铁矿石进口量环比下降 9%,而自俄罗斯、巴西的进口量分别增长 14% 和 8%。
这种变化背后,是资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考量。中国钢铁企业已开始增加对俄罗斯铁矿石的采购,俄远东的马加丹铁矿项目年产能已提升至 2000 万吨,且配套建设了深水港口,运输成本较澳大利亚航线低 5 美元 / 吨。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2025 年 9 月曾一度突破 130 美元 / 吨,而俄罗斯铁矿石长期协议价稳定在 110 美元 / 吨左右,价格优势进一步凸显。
澳大利亚资源部门已感受到压力。澳矿业委员会 10 月 6 日发布的报告警告,若俄罗斯煤炭与铁矿石持续抢占市场,未来两年澳资源出口收入可能减少 80 亿澳元。报告建议政府加强与亚洲市场的合作,但现实挑战不容忽视 —— 俄罗斯通过 “能源 + 矿产” 的捆绑供应模式,正与中国、印度等主要进口国构建更紧密的贸易联系,而澳大利亚因此前的政策调整,在部分市场已失去先机。
俄乌能源冲突的影响早已超越战场,形成 “能源断供 — 工业停滞 — 民生动荡” 的螺旋传导。在乌克兰,能源设施的反复遭袭使其陷入 “破坏 — 抢修 — 再破坏” 的恶性循环,基辅街头的烛光与黑市的发电机长龙,成为冲突下民生困境的缩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指出,乌克兰黑海港口因能源短缺导致粮食运输受阻,全球小麦价格已较 2025 年初上涨 23%,而粮食运输对能源的依赖又加剧了危机的复杂性。
对俄罗斯而言,能源牌的使用也伴随着风险。尽管煤炭出口增长强劲,但乌克兰无人机对俄边境炼油厂的袭击从未停止,导致俄国内汽油供应紧张,莫斯科加油站前曾出现排队现象,卢布汇率也因能源收入波动出现震荡。这种脆弱性在俄能源部的报告中有所体现,其承认 “需投入更多资源保护能源基础设施”,而这无疑会分流本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财政资金。
全球能源安全格局也在这场博弈中重塑。国际能源署 10 月最新报告强调,各国正加速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欧洲减少对俄天然气依赖的同时,亚洲国家在煤炭与铁矿石采购上也开始分散风险。俄罗斯 290 亿吨煤炭储量的释放,不仅是对乌克兰的战略施压,更是对全球资源贸易秩序的一次调整,而澳大利亚等传统资源出口国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将影响未来数年的全球经济格局。
10 月 7 日,乌克兰能源工人仍在苏梅天然气枢纽进行抢修,而俄罗斯库兹巴斯的煤矿正加紧生产。战场上的炮火与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共同勾勒出能源与资源在现代国际博弈中的核心地位。这场跨越战场与市场的较量,远未到落幕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