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曲线:从“天价”到“白菜价”的骤变
二、经济学解析:节令商品的“时间敏感性”与库存压力
供需失衡的极端反差
月饼的消费周期高度集中于中秋前两周,其需求弹性在节前趋近于零(消费者愿为节日仪式感支付溢价),而节后需求几乎归零。这种“脉冲式消费”导致厂商需在短期内完成生产、销售、回收的全链条运作。
库存成本倒逼价格出清
根据《2025年中国月饼市场发展报告》,月饼生产企业的库存周转周期通常不超过30天。未售出月饼若滞留至节后,不仅面临临期损耗风险,还需承担高额仓储成本。河南某厂商坦言:“节后剩余月饼以不足1元/个的价格批量转售给超市,远低于生产成本。”
政策调控与消费观念变迁的双重挤压
国家对“天价月饼”的监管持续加码,2025年新规明确限制包装层数与材质,500元以上礼盒全面退出市场。与此同时,年轻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散装月饼或健康低糖产品,传统礼盒的市场份额同比减少49%。
三、实地调查:促销战背后的“清仓生死时速”
长沙连锁品牌店:推出“流心月饼买三免一”,店员表示:“流心款保质期仅30天,必须三天内清完。”
电商平台:临期月饼以“骨折价”捆绑销售,某平台出现“9.9元抢购10枚散装月饼”专区,销量环比增长320%。
四、厂商困局:从“赌预期”到“被迫止损”
为应对节后滞销,厂商采取分级处理策略:
降价回流:将未售出礼盒以成本价30%-50%返厂,部分高端礼盒拆解后作为员工福利发放。
饲料化处理:临期月饼经粉碎、高温处理后,以1500元/吨的价格售予饲料厂,制成动物饲料。
跨界转型:黄庄月饼等区域性品牌通过“去包装化”策略,以油纸包裹的平价月饼抢占日常零食市场,节后销量反增20%。
五、未来趋势:节令经济的“去泡沫化”生存
业内专家指出,月饼市场的剧烈波动折射出节令商品的深层矛盾:过度依赖节日溢价、库存管理粗放、产品创新滞后。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月饼销售额同比下跌45%,但健康低糖品类逆势增长40%,部分企业通过“全年化生产+场景化营销”降低季节依赖。
“月饼不会消失,但‘节日专供’的商业模式必须重构。”某老字号品牌负责人坦言,“未来竞争的核心,是能否在365天里持续创造消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