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今年1—8月,成都市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
以“链”建“群” 重点产业链项目跟着来
日东电工OLED偏光片项目。
日前,全球功能材料巨头日东电工OLED偏光片生产基地在崇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投产。这是该公司在2017年落子成都后的再度加码。作为京东方等面板龙头的核心供应商,日东电工的增资扩产,是成都以“链主”企业聚“链属”企业,锻造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生动缩影。
几乎同时,青白江区与华为达成合作,签署数实融合创新中心协议。这是继2021年华为(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地后,双方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与新兴产业创新上的合作升级。
两大项目的接连落地,是成都投资结构优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直观体现。今年以来,成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成都市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占全市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引擎。
以“链”建“群”
塑造产业生态新优势
“日东电工OLED偏光片项目的投产,将极大强化成渝地区在新型显示领域的产业协同与配套能力。”崇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这一关键项目高效运营,管委会已精准对接13家配套企业,并成功引进两家,实现光学保护膜、防静电包装材料等核心辅材的本地化供应与即时配送,为核心产业链的稳定上了“保险”。
日东电工的“磁吸效应”,是成都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深入推进的生动缩影。围绕产业链“补空白、强弱项、国产自主化”3张清单,成都正全力推进产业化项目招引,推动重点产业链项目接踵而至。
近日,17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成都经开区。签约代表招商智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盛赞成都“兼具产业基础、应用场景与政策赋能,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沃土”。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速新项目落地,助力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链主驱动,集群发展。今年以来,成都经开区内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焕新、东风集团新能源车型加速导入、吉利新能源整车基地全面启动,有力牵引了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突破下线、中创新航二期等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便是最好证明。数据为证:1—8月,成都汽车工业投资增长67.9%,领跑各重点领域。
以“高”促“新”
数智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青白江区,其与华为的合作正从“智能制造”向“数实融合”深化。新签约的创新中心,将汇聚华为及生态伙伴的技术资源,聚焦企业研发、生产等核心场景,加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合作的成效已在老牌企业中显现。拥有57年历史的成都迈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用“颠覆”一词形容“智改数转”带来的变革。通过华为赋能,其生产效率提升20%,生产成本降低10%,并凭借改造后稳定提升的质量体系,成功打入比亚迪、奇瑞等主流供应链,订单排至次年一季度,预计年产值增长超30%。
这正是成都以高技术投资催生新动能的微观写照。宏观数据上,1—8月,成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8%,占投资比重持续提升;同时,以设备工器具购置为代表的“增智慧”投资同比增长33.6%,表明企业正大规模更新设备,为产业升级注入硬支撑。
“期待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智能化转型标杆。”华为方面表示,青白江区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为技术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这场城市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正以前沿技术深度重塑产业场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