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七部门共同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其中明确提出“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这份近3000字的方案,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却在外围市场的惊涛骇浪中,连水花都没能溅起多少。
10月10日,A股算力板块全线下跌,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单日跌幅超7%,服务器巨头工业富联跌逾5%。
资金流向显示,主力当日从算力概念板块净流出136亿元。 政策暖风与市场寒流的碰撞,让人不禁发问:算力赛道的故事,还能讲下去吗?
早在2025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而此次七部门文件更进一步,将算力建设与工业制造、金融、医疗等传统行业绑定,意味着需求来源从互联网公司扩散至千行百业。
北京朝阳区已建成千P级公共智算中心,为区域内企业提供算力租赁服务;成都市政府则引导社会资本优先投向高算力需求的数据中心项目。
2025年上半年,中际旭创净利润同比增长52.64%至86.57%,新易盛净利润暴增327.68%至385.47%。
更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富联人工智能服务器营收增长超60%,其800G交换机第二季度营收已达2024年全年的3倍。
英伟达在业绩发布会上预测,到2030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市场规模可能达3-4万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将保持50%的年增速。
获利盘抛压与技术调整需求或是主因。 从8月1日至10月9日,半导体板块累计涨幅已达48.85%,短期调整在所难免。
同时,部分券商对算力板块融资折算率的调整(如中芯国际折算率从0.70降至0.00),也加速了资金撤离。 这种“利好出尽是利空”的戏码,在A股历史上并不罕见。
2021年“双减”政策引发教育股崩盘时,市场也是先恐慌后修复。 但此次本质不同:当时是政策打压,而今是全力扶持。
寒武纪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首次实现单季盈利3.55亿元;华为昇腾服务器已进入沙特电信AI数据中心,拿下12亿元订单。
关键是,DeepSeek-V3.1大模型已开始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这意味着从软件到硬件的生态闭环正在形成。 与2022年相比,当前国产算力产业链的成熟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主力资金整体流出,细分领域出现分化:液冷温控企业飞荣达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03.95?23.69%,拓维信息新签合同超80亿元。
这些订单多来自“东数西算”工程及企业私有化部署,说明实际需求仍在扩张。 有分析师指出,当前调整更像是机构“洗盘”,利用恐慌清洗浮筹,为后续拉升腾出空间。
全球竞赛格局下,算力已成战略资源。 美国通过芯片法案补贴半导体产业,欧盟启动《人工智能法案》规范发展,中国则推进“东数西算”工程优化资源配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程度,直接关系到一国在AI时代的主动权。
”
当下市场分歧的焦点,或许并不在于算力赛道是否值得长期布局,而在于政策利好与市场情绪的时滞究竟会持续多久。
当散户还在纠结“底在何方”时,寒武纪39.85亿元的定增方案已获通过,中科曙光拿下50亿元政务云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