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经济部9月22日突然说,大豆、玉米、小麦这些主要粮食的出口税全免了,这事儿不是长远打算,就是临时顶一顶,外汇储备快见底了,比索一个月跌了12%,通胀涨到65%,政府想靠卖大豆换点美元,但定了个上限,出口额到70亿美元就停,结果才过了7天,额度就用完了,政策提前收场。
中国买家反应特别快,政策刚出来,中粮和益海嘉里这些大公司当天就订了10船大豆,第二天又加了10船,加起来一共130万吨,这数字不小,占了中国单月进口量三分之一还多,他们敢这么果断,是因为手里有货,中储粮的大豆储备够全国吃四个月,不担心缺,而且中国早就不只靠美国了,从俄罗斯、乌拉圭买的大豆越来越多,能把风险分散开。
人民币在这次交易里也出现了,以前阿根廷卖豆子只收美元,现在越来越多用人民币结账,中国银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了分行,帮当地出口商直接把人民币换成比索,或者拿去买中国的农机,不用再绕道美元,省事还躲开风险,今年前九个月中阿大豆贸易里有三成五是人民币结算的,比去年多了十二个百分点,阿根廷央行还拿了四百二十亿人民币还外债、稳汇率,人民币对他们来说确实派得上用场。
美国那边有点急了,中国九月一粒美国大豆都没买,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头一回,美国大豆协会赶紧派人来中国谈,想签长期合同,还说能给补贴,巴西也没闲着,计划明年多种一百五十万公顷大豆,想把对华出口的份额保住,价格上阿根廷的豆子最便宜,每吨比美国低六十美元,比巴西低三十五美元,中国自然更愿意多买点。
这次事件让人看出来,全球粮食贸易的规矩变了,以前是美国说了算价格,现在是中国的需求在带路,中国不盯一家供应商,也不绑一种货币,靠的是储备,靠的是多条渠道,靠的是用本币付款来掌握节奏,阿根廷短期赚了点钱,但经济老问题没解决,政策太短视,产业链也跟不上,中国这边反而越来越稳,采购灵活,付款方式多样,供应链也更扛得住。
有人担心这种依赖会不会出问题,阿根廷需要中国买家,中国也需要稳定货源,但两边都没打算死绑在一起,中国有别的地方可选,阿根廷也明白不能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人民币结算慢慢多起来,其实是给两国都留了退路,美元说了算的日子正在松动,新的买卖方式慢慢成形,谁手里有需求,谁就能说话算数,现在看,中国在这事上走得挺稳。
阿根廷那七天免税政策,像是一场小考,考出了自己经济有多经不起折腾,也看出了中国供应链有多扛得住,全球粮食市场的事,不再光看天好不好、收成多不多,更要看谁手里有钱、谁存得够多、谁能把钱转得动,这场没硝烟的较量,没枪没炮,就靠订单和汇率在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