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作价2150亿港元,今年国内最大汽车IPO即将登陆。
赛力斯发布全球发售公告,正式开启招股,计划最高募资净额约达129.3亿港元。
预计在下周三,也就是11月5日,就能看到赛力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招股书里,这家公司毫不避讳地将增长动力归功于和华为的合作。
而在招股书之外,赛力斯对自有品牌的押注也被提上加速日程,不但合作豆包大模型,甚至要在“技术架构上对标问界”。
赛力斯的“A+H”两地上市之路,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
赛力斯已发布招股公告,正式全球发售1.002亿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02万股,国际发售9018万股,另外还设有15%的超额配股权,和15%的发售量调整权。
发售价不超过每股131.50港元,最终价格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其A股价格,在11月3日前确定。
认购时间是10月27日~10月31日,预计11月5日(星期三)正式挂牌交易。
按照最高131.50港元的定价计算,假设不行使发售量调整权、超额配售权,赛力斯的募资净额(扣除相关费用后实际可用的资金总额)约达129.3亿港元。
同时,其港股市值最高约2150亿港元,将打破不久前奇瑞创造的纪录,成为今年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IPO。
除了募资规模庞大以外,赛力斯的基石投资阵容也相当豪华,共吸引了超22家基石投资者站队,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林园基金、广发基金、施罗德、中邮理财、星宇香港等。
这22家合计认购了8.26亿美元(约58.7亿元),已经覆盖了发行总额的49%左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资本市场对于这家造车巨头的热情。
而赛力斯从挣扎求生到身价千亿的历程,也在招股书的数据中被逐一记录。
2022年到2024年,赛力斯的汽车销量分别为26.72万辆、25.23万辆和49.70万辆。
今年前三个季度,赛力斯总销量为34.0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46万辆,渗透率超89%。
其中,问界品牌从2022年到2024年的销量,分别为7.78万辆、10.26万辆和38.87万辆;今年上半年共销售15.2万辆。
随着问界销量猛涨,其占赛力斯总销量的比重,从2022年的29.1%,逐步提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76.5%。
对应到营收上,2022年和2023年,赛力斯实现营收340.56亿元和357.89亿元;2024年猛涨到1451.13亿元,首次破千亿,且同比暴涨了305.5%。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的营收为623.59亿元,同比下滑4%。
而2022年和2023年,问界汽车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05亿元、243亿元,分别贡献公司总收入的60.3%、67.9%。
到2024年,随着问界销量爆发,这一比例骤然提升到了90.9%,今年上半年也仍维持着90.3%的高占比,成为赛力斯增长的主要支柱。
不难发现2024年是一个质变关键点,赛力斯也正是在2024年,首次实现了利润水平暴涨。
2022年到2024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分别为27.28亿元、25.71亿元、345.51亿元和165.31亿元。
对应各阶段的毛利率,分别为8%、7.2%、23.8%和26.5%。
特别是在2024年,毛利率一跃从个位数突破至20%以上,目前已经是新势力第一。
并且赛力斯再次走出“烧钱”阶段,实现年度扭亏为盈,也是在2024年,因此成为了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过去三年,公司年内利润分别为-52.2亿元、-41.57亿元,以及47.4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年内利润为30.77亿元,同比增长121.4%。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整体增利不增收,是由于交付结构发生变化,价位更高的M9和M8,销量占比提高。
因此,汽车单价得到提升,从去年上半年的27.6万元,增长到了今年同期的31.4万元。
招股书里,赛力斯明确坦言,公司的显著增长和盈利能力,主要归因于问界汽车的成功。
而归根结底,与华为的合作,是问界汽车成功的重要推动因素。
1986年,23岁的重庆人张兴海,以弹簧和减震器起家,投资创建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随后业务逐渐拓展到摩托车业务,并建立了渝安集团,这是他的第一次创业。
2003年,自主品牌汽车崛起,张兴海抓住了这个机会,与东风汽车合资组建 “东风渝安”,生产东风小康品牌微车,这是小康的前身。
3年后重庆小康正式成立,也标志着张兴海的第二次创业。
时间来到2016年,小康股份成功登陆A股。然而,微型车市场利润微薄,公司股价常徘徊在10元/股上下。
因此,也是在2016年,公司决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转型,53岁的张兴海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起初,转型的进展并不算顺利,直到2021年才等来公司的转折——小康股份与华为达成合作。
双方最早推出的赛力斯SF5,在市场上并没有激起浪花,由此,双方决定进一步加深合作,以新车、新技术、新品牌的方式进入市场,问界品牌应运而生。
第一款车问界M5,创造了当时销量最快破万的新能源纪录。
2022年,公司名正式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在的“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尽管有了起色,两款车的销量却没有预想般的突飞猛进。
问界M5,除了2022年8月首次月销突破1万辆后,销量始终平淡;问界M7,上市后的销量也不突出。
直到2023年9月问界新M7的发布,让M7的销量起死回生,上市后第二个月销量破万,2024年1月直逼3万台。
2024年,赛力斯正式腾飞,问界M9的大爆,一举成为问界最热卖的车型。
可以说,与华为的绑定,为赛力斯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依靠华为全栈技术,让问界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这也让双方的联结愈发紧密,赛力斯还豪掷115亿入股华为的子公司引望。
一路走来,市场上的声音从早先的质疑,到后来的赞许,再到如今“一界难求”,“赛力斯”的名字,早已成为这一全新合作路线的标志。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赛力斯第一个走向华为,而双方合作也是在数年的磨合与试错中,经历了“SF5”阶段和“M5”阶段,才成就了如今问界这一大爆品牌。
不过,胜利不总会一成不变。
特别是车圈的竞争格局瞬息万变,如今各路神仙入局打架,任何可能出现的下一个爆款,或许都会在车圈掀起一场变革。
与此同时,华为的朋友圈正在有车企更多加入,赛力斯已不再“一家独宠”,华为的精力以及资源正在分散。
赛力斯也在招股书中透露了不确定性:
公司可能面临有关合作带来的集中及交易对手风险。……如果与华为的业务关系出现重大中断,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尽管问界仍是华为“朋友圈”的交付主力,但在这种背景下,车企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差异化,就是下一场牌局打赢的决胜关键了。
所以可以看到,市值已经来到国内车企头部的赛力斯,在这个节点赴港上市,募资后的重心已经很清晰:
公司预计花费70%用于研发投入;20%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余下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财务指标里,也可以发现赛力斯正在重研发的动作,近两年的研发投入节节攀升:
2022年到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3.13亿、16.96亿以及55.86亿;今年上半年投入约29.3亿元,相当于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的1.73倍。
在华为光环下,能否迸发出独特的竞争能力,才是赛力斯的终极考验。
而赛力斯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例如是与字节合作具身智能,就是其在寻找自己下一条新曲线的证明。
问界以外,赛力斯也从未放弃自有品牌的精进。
据36氪报道,赛力斯正在和字节合作研发,计划推动自有品牌的车机搭载豆包大模型。
公司还考虑,可能会在车端接入独立的AI Box作为计算“外挂”,以支持豆包大模型的运行。
至于AI Box芯片方案的选择,据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方案还在调整中,目前正在评估英伟达的Orin Y。
合作项目由赛力斯海外事业部负责,新车预计明年开始量产。搭载豆包大模型的本意,是建立想自己独立的智能化技术平台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技术架构上对标问界。”
上一篇:持续打造全球高水平电力电子、电源交流平台!中国电源学会主办旗舰会议和品牌展览将于深圳举办
下一篇:美国国债突破38万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近6倍,相当于GDP的125%!很大程度上是由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印发数万亿美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