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在信息洪流中“破圈”?
创始人
2025-10-31 02:00:14
0

书籍《消费者行为学——购买、拥有与存在(第14版)》

[美] 迈克尔·所罗门 克里斯泰尔·安东尼娅·拉塞尔

责编| 柒 排版| 沐言

第 9251 篇深度好文:5973字 | 11 分钟阅读

在当下的营销领域,“影响者带货”早已不是新鲜事。

小红书一篇种草推文报价可高达几十万,素人微影响者凭借精准粉丝群体创造的转化率甚至超过明星,这种“一人发声,万人跟风”的现象,本质上是口碑传播在数字时代的升级演变。

迈克尔・所罗门在其新书《消费者行为学——购买、拥有与存在(第14版)》中,以大量真实案例和严谨研究,揭开了口碑传播的神秘面纱。

从每周四不胫而走的肯德基“疯狂星期四”广告文案,到火遍大江南北的胖东来网红月饼,再到火爆全球、一娃难求的Labubu,每一个现象背后都藏着群体心理与社交网络的深层逻辑。

一、善用“回声”宇宙

不被热度反噬

在营销语境中,“热度” 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自发形成的高关注度与讨论度,它像一场无需付费的“全民广告”,却也可能成为摧毁品牌的“舆论风暴”。

1.病毒式营销:让小众产品走进大众视野

正面热度能让小众产品快速触达大众。

香港银辉玩具的 Picoo Z 玩具直升机,初期毫无名气,因一位芝加哥技术人员在 YouTube 分享测评视频,两周内带动 15 位朋友购买并发布衍生视频;

在线零售商随后添加购买链接,数月内相关视频超数百个,观看量破 100 万,谷歌搜索量超 10.9 万次,成功从小众玩具变为热门礼物。

为什么正面热度能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核心在于它构建了研究人员所说的 “回响的回声宇宙”—— 品牌信息在企业传播、新闻媒体和用户生成社交媒体之间形成闭环反馈。

让消费者从被动接收者变成主动传播者,一对一的对话升级为一对多的扩散,信息在不断分享、转发中反复 “回响”,最终形成 “全民讨论” 的效应。

2.负面口碑:一句话也能让品牌塌房

遗憾的是,热度并非总是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当讨论转向负面时,它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对品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所罗门指出,消费者对负面口碑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正面评价,尤其是在考虑购买新产品或服务时,人们更倾向于关注负面信息,并且会主动将糟糕的体验分享给更多人。

Abercrombie & Fitch 品牌就曾因负面热度陷入品牌危机。

该品牌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只希望“酷炫”和“受欢迎”的孩子穿着自家服装,这番言论在推特上引发了激烈的批评风暴。

原本可能被忽视的个人言论,在社交媒体的放大下,演变成大型品牌塌房现场,品牌口碑一落千丈。

负面热度的破坏力,还源于信息传播中的“失真效应”。

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发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模式,对信息进行 同化—— 要么“削平”(简化结构,省略细节),要么“锐化”(夸大突出细节)。

比如,当最初有人传播 “某品牌菜品是预制菜”之后,经过多次传递,可能会变成“该品牌所有菜品都是预制菜”,负面信息在“失真”中被不断放大,最终对品牌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社交网络

口碑传播的主战场

在数字时代,社交网络是口碑传播的主战场。

无论是线下的粉丝见面会,还是线上的“抖快红”,每一个社交场景都是信息流动的通道。

所罗门在《消费者行为学(第14版)》中说道,通过对社交网络结构、联系强度及信息瀑布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正确利用社交网络”的核心策略——不是盲目追求流量,而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逻辑,让信息自然流动。

1.社交网络的基本盘:节点、联系与信息流

要利用社交网络,首先要理解它的构成要素。

社交网络是由一组具有社会相关性的“节点” 通过一种或多种“关系”连接而成的系统。

其中,“节点”是网络成员,“关系”则是节点之间的连接——这些连接可能源于共同的爱好、家人关系、职业联系,或是相同的从属群体。

以大学校友会为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交网络:

每一位校友都是 “节点”,校友之间的 “同学关系”“同行关系”“同乡关系” 等,都是“联系”;

校友会组织的线下聚会、线上分享的就业信息、校友企业的合作资源等,则是在节点之间流动的“信息流”。

信息流是社交网络的核心价值所在,它指的是网络成员之间资源、信息或影响力的交换与传递。

在小红书平台上,你分享的生活日常、对餐厅的评价、旅行照片与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朋友转发的文章、点赞的动态;

在抖音上,用户发布的产品测评、创意短视频 —— 这些内容都属于信息流的范畴。

当你在社交平台发布内容时,本质上是在激活网络中的信息流动,让信息从 “你” 这个节点,传递到与你有联系的其他节点。

2.警惕信息瀑布:利用从众心理,也要避免盲目跟风

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往往会出现“信息瀑布” 效应 —— 一条信息引发一系列互动,就像雪崩一样,让越来越多的人跟风参与。

信息瀑布的本质是从众心理的体现,人们会根据他人的选择来做决定,而不是基于自己的真实偏好。

对营销人员来说,信息瀑布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品牌快速破圈,只要让产品在早期获得一定的初始热度,就能引发后续的跟风购买;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非理性传播,如果品牌过度依赖“从众心理”,而忽视产品本身的质量,最终会因“口碑反噬”失去消费者。

三、意见领袖和影响者

口碑传播的关键人物

在口碑传播的链条中,总有一些 “关键人物” 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可能是社区里的 “意见领袖”,也可能是社交媒体上的 “影响者”。

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却能撬动巨大的传播能量:

他们是口碑传播的“放大器”,能够将品牌信息快速传递给更多人;

同时也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 “桥梁”,帮助品牌建立信任,降低沟通成本。

1.意见领袖:社区里的 “隐形权威”

意见领袖是指“对某些产品有深入了解,且其建议能被他人认真对待的人”。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人,却在特定社群中拥有“隐形权威”。

比如,一个小镇上被众多居民提及的 护肤达人,一个女生联谊会中大家都咨询的时尚顾问,或是一个社区里推荐餐厅的美食爱好者。

凡士林在推广一款乳液产品临床疗法时,就通过追踪推荐来源找到了意见领袖。

公司代表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小镇免费赠送产品,要求接受者说出“是谁推荐了这款产品”,最终发现了一位被许多镇民提及的女性 —— 那么她就是当地的意见领袖。

通过与这位意见领袖合作,凡士林成功打开了小镇市场 —— 因为她的推荐,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

但需要警惕的是,有些人会夸大自己的影响力,而真正的意见领袖可能不会主动承认。

因此,确定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意见领袖,还需要结合“行为追踪”(如观察其在社群中的发言频率、被他人引用的次数)来综合判断。

2.影响者:数字时代的“流量引擎”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影响者”成为口碑传播的新主角。

与传统意见领袖不同,社交媒体影响者依托数字平台,拥有更广泛的“粉丝网络”,且影响力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如今,美国企业每年花费约 40 亿美元用于影响者营销。

所罗门在《消费者行为学(第14版)》中根据粉丝数量将社交媒体影响者分为四类,不同类型适合不同的品牌目标与预算:

① 超级影响者

粉丝数量超过100万,通常是名人或超级网红。

他们适合预算充足的大众市场品牌,能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但成本极高且粉丝群体庞大但精准度较低,可能存在“粉丝活跃度不足”的问题。

比如,一条超级影响者的赞助帖,点赞量高但评论互动少,难以形成深度口碑传播。

② 宏观影响者

粉丝数量在10万-100万之间,通常是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准专家”,如美妆领域的头部博主、科技领域的专业测评人。

他们的优势在于“精准度与影响力的平衡”,既能覆盖较大规模的目标人群,又能凭借领域专业性建立信任。

③ 微观影响者

粉丝数量在1万-10万之间,多为垂直领域的爱好者,如专注于小众香水的博主、户外露营装备的分享者。他们的核心价值是“高互动率与强信任度”。

粉丝群体小而精,博主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感更近,更像是朋友推荐而非商业推广。

研究表明,微观影响者的内容互动率(评论、转发、私信咨询占比)是超级影响者的 3-5 倍,且粉丝对其推荐的接受度更高。

④ 纳米影响者

粉丝数量少于1万,甚至可能只有几百人,通常是普通消费者中的活跃分子,如经常分享穿搭的上班族、喜欢记录美食的学生。

他们的优势在于“极致的精准度与真实感”,粉丝多为身边的朋友、同事或兴趣相投的网友,推荐内容更具“生活化”和“可信度”。

对小型品牌或初创企业来说,纳米影响者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一方面,合作成本极低(甚至可以用产品置换);

另一方面,纳米影响者的推荐能直接触达核心目标人群,且容易引发熟人跟风。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社交媒体影响者时,不能只看粉丝数量,还要关注粉丝质量和内容契合度。

所罗门在新书中提醒我们,虚假粉丝和内容脱节是影响者营销的两大陷阱:

有些影响者通过购买僵尸粉提升粉丝数量,但这些粉丝不会产生任何互动或购买行为;

有些影响者虽然粉丝量大,但推广的产品与自身内容领域完全无关(如健身博主推广奢侈品包包),会让粉丝觉得“违和”,进而质疑推荐的真实性。

3.代理消费者:促进成交的关键一步

随着影响者营销的成熟,“代理消费者”这个新概念被逐渐关注。

代理消费者指的是“代表他人进行消费决策或提供消费建议的人”,而社交媒体影响者本质上就是“数字时代的代理消费者”:他们代替粉丝体验产品,并将体验转化为可参考的建议,帮助粉丝降低决策成本。

影响者能成为“有效代理消费者”,关键在于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专业性,即对产品有深入了解,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利他性,即推荐动机看起来是为粉丝着想,而非单纯为了赚钱。

对品牌来说,与影响者合作的本质是“借用其代理消费者的身份”,为品牌建立信任背书。

但要注意的是,代理消费者的信任度是脆弱的。一旦影响者出现“虚假宣传”“过度商业化” 等问题,不仅会失去粉丝信任,还会连累品牌形象。

比如,某美妆影响者被曝光收钱推荐劣质产品之时,其合作的品牌也随之遭到粉丝抵制,销量大幅下滑。

因此,品牌在与影响者合作时,需要建立长期合作思维,而非短期流量思维:与其找10个只合作一次的影响者,不如找1-2 个价值观契合、专业度高的影响者长期合作,让他们成为品牌的“长期代理消费者”。

四、口碑传播的启示

让消费者从被动变主动

读完新书中关于“口碑传播”的关键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口碑传播不是偶然发生的奇迹,而是“可设计、可引导、可管理” 的营销行为。

无论是正面热度的打造、社交网络的利用,还是意见领袖与影响者的合作,核心都是围绕“人” 的心理与行为逻辑,让消费者从“被动接收” 变成 “主动分享”,让品牌信息从“广告”变成“话题”。

基于书中的研究与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条实战启示,帮助品牌将口碑传播的理论转化为实际效果:

1.打造“可分享的内容”:让产品自带传播基因

正面热度的核心是“消费者愿意分享”,而要让消费者分享,就需要打造“可分享的内容”—— 这里的“内容”不仅指广告文案,还包括产品本身的设计、使用体验、视觉呈现等。

比如,瑞幸“酱香拿铁”的“可分享点”是“人人都有机会喝得起真茅台”,消费者分享照片到社交平台能获得“品味认同”。

打造“可分享的内容”,需要抓住消费者的“社交需求”:人们分享内容,本质上是为了塑造自我形象、获得他人认同、融入某个群体。

因此,品牌在设计产品或营销活动时,要思考:消费者分享这个内容,能满足什么社交需求?

比如,Lululemon主要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热爱运动”的消费者标签,能向他人传递自身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进而获得“价值观认同”,这种基于社交需求的设计,能让产品自带“传播基因”。

2.构建多平台信息流:让信息流动起来

社交网络的核心是“信息流”,而要让品牌信息有效传播,就需要构建多平台信息流,让信息在不同社交平台之间流动起来,覆盖更多目标人群。

构建多平台信息流,需要注意平台特性与内容适配:不同社交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内容偏好不同。

比如,小红书用户更关注“真实体验”,抖音用户更关注“趣味性与实用性”。因此,品牌在不同平台发布的内容,要符合平台特性,避免一刀切。

以下是几个主流平台的特性与内容适配建议:

① 小红书

用户以年轻女性为主,偏好 “真实体验”“实用干货” 类内容,如产品测评、穿搭教程、旅行攻略。品牌在小红书发布内容时,应注重场景化与细节感。

例如,推广一款口红,不能只说“颜色好看”,而应分享“日常通勤涂的效果”“搭配什么妆容”“持久度如何(喝水是否沾杯)”,用真实体验打动用户。

② 抖音

用户群体广泛,偏好“趣味性”“短平快”“实用性” 的内容,如创意短视频、30 秒教程、热点话题互动。品牌在抖音发布内容时,需抓住“前 3 秒吸引力”。

例如,推广一款扫地机器人,可通过“10 秒对比清洁前后效果” 的短视频,快速展示产品核心优势;或结合热门 BGM、挑战赛,让内容更具传播性。

③ 微信

包括朋友圈、视频号、公众号三大场景,用户更关注“熟人动态”“深度内容”“私域互动”。

品牌在微信生态内传播时,可通过“朋友圈软植入”(如用户分享的产品使用感受)、“视频号场景化内容”(如品牌故事、产品制作过程)、“公众号深度文章”(如行业洞察、用户案例),构建“私域 + 公域”的联动传播,加深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3.分层运营:让影响者各尽其责

意见领袖与社交媒体影响者是口碑传播的“关键节点”,但不同类型的关键节点,作用不同,需要“分层运营”。

比如,超级影响者适合品牌知名度提升,可以在品牌新品发布、重大活动时合作,快速吸引大众关注;

宏观影响者适合品牌认知深化,可以通过“深度测评”“场景化使用”等内容,让消费者更了解产品的优势;

微观影响者适合口碑扩散,可以通过 “真实体验分享”“身边人推荐” 等方式,带动小规模的跟风购买;纳米影响者适合本地市场渗透,可以针对特定区域的目标人群,进行“精准触达”。

4.建立“负面口碑应对机制”:让危机可控可解

负面热度的破坏力巨大,因此,品牌需要建立“负面口碑应对机制”,在危机发生时快速反应,降低损害。所罗门指出,应对负面口碑的核心是“及时性、真诚性、解决导向”:

① 及时性:负面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传播速度极快,品牌需要在危机发生后的 “黄金 4 小时” 内做出回应,避免信息扩散。

② 真诚性:回应负面口碑时,要避免 “推诿责任”“敷衍了事”,而是要 “坦诚面对问题”。

③ 解决导向:回应负面口碑后,要拿出 “实际解决方案”,并及时向消费者反馈进展。

迈克尔・所罗门在书中写道:“口碑传播不是关于产品的传播,而是关于人的传播 —— 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认同与分享。”

在数字时代,社交网络让“人与人的连接”变得更便捷、更广泛,但口碑传播的本质从未改变:

消费者不会因为广告多而购买,却会因为朋友推荐而尝试;

品牌不会因为流量大而长久,却会因为消费者认可而持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降32... 10月30日晚,比亚迪(002594.SZ)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
“黑绿交响”里的河南力量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中,作为区域经济压舱石,河南国资国企服务重大战略、深化...
证监会同意摩尔线程公司首次公开... 中国证监会10月30日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送的关于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
原创 金... 10月29日欧盘时段,黄金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转大戏。 现货黄金从日内低点3943.89美元/...
事关固态电池!A股巨头发声 【导读】固态电池技术快速发展,恩捷股份业绩说明会回应商业化问题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固态电池虽...
股市必读:三峡能源(60090... 截至2025年10月30日收盘,三峡能源(600905)报收于4.38元,上涨2.1%,换手率1.3...
原创 楼... 楼市寒冬已至,国内房价自2022年起便步入下行通道,且颓势延续至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9月全国百...
美妆消费占国内三分之一,上海不... 当前,全球美妆产业正处于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的追求不断提升,轻医美市...
原创 2... “哎,你看这黄金,真是跌得有点猛啊!”我和朋友聊着,顺便打开手机看了下今天各大品牌黄金报价,顿时心里...
和讯投顾徐荣贵:冲高回落大跳水... 大盘终结7连阳4000点再次失守,明天周五开盘是时候撤退了吗?和讯投顾徐荣贵分析,今天A股上演惊魂一...
鸣鸣很忙、溜溜果园更新招股书;...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NO.1鸣鸣很忙更新招股书 据港交所10月28日消息,湖南鸣鸣很...
国产GPU第一股来了!摩尔线程... 10月30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同意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首次...
立马“撕报告”!野村不再预计美...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0月30日讯(编辑 潇湘)野村证券表示,在美联储周三宣布降息后,该机构目前预计...
品牌如何在信息洪流中“破圈”? 书籍《消费者行为学——购买、拥有与存在(第14版)》 [美] 迈克尔·所罗门 克里斯泰尔·安东尼娅·...
金价,突然反转 29日国际金价上涨 贵金属市场方面,国际金价此前连续下跌至三周低点后,吸引投资者逢低买入,加之美联...
车载终端业务成高新兴增长引擎,... 文/杨剑勇 2025年前三季度,高新兴营收为13.18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为6355.43万...
“诛仙”IP游戏给力,完美世界... 10月30日,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002624 SZ,以下简称“完美世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
OHKU单月营收近千万,中国潮... 当众多品牌仍扎堆东南亚市场时,一批中国品牌已悄然在欧美高端市场打开缺口。OHKU等新兴品牌正用差异化...
股价崩了!美国科技巨头业绩爆雷... 当地时间10月30日,Meta股价开盘一度下跌13.5%,创下2024年4月以来最大跌幅。截至发稿,...
11月1日起,免税店政策“升级... ▽以下是正文 新华社权威快报|支持提振消费!免税店政策11月1日起“升级” 记者10月30日从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