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体育场人声鼎沸,“梵超”揭幕赛还没开始,场外的农特产品展销区已排起长队。游客李女士一手提着印江翠峰茶,一手拿着刚买的抹茶精酿啤酒:“白天爬梵净山,晚上看球赛,顺带淘点山货,这趟旅程太值了。”自9月开赛以来,这场以“最‘氧’足球赛 问鼎梵净山”为主题的赛事,正以文体旅商融合之力,激活铜仁全域消费与旅游市场。
“梵超”创新采用的“全域主场”模式,让10个区县轮流成为消费热点。在石阡主场,赛前的《石阡说春》非遗展演吸引观众驻足,赛场周边的苔茶、黄水粑展位前客流不断;松桃主场推出“观赛享景区免费、住宿半价”福利,苗族服饰展演与点球大战相映成趣,带动周边民宿订单量环比增长超50%。这种“周周有赛事,县县有主场”的布局,让消费活力渗透到各个区县。
赛事对商圈的带动效应立竿见影。在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赛后涌入的球迷让餐饮店座无虚席,赛场周边的非遗手作体验区同样火爆,玉屏箫笛、松桃苗绣等文创产品成为游客热门之选,实现了“看球+消费”的无缝衔接。
旅游引流的乘数效应持续凸显。“白天游景区、晚上看球赛”成为游客标配,梵净山、朱砂古镇等核心景区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更有上海等地旅行社将“梵超”纳入旅游线路,让赛事成为铜仁对外展示的新窗口。
农特产品借赛事走出大山。江口抹茶、德江天麻、沿河空心李果酒等特色产品通过赛场展销获得广阔曝光,形成“赛事引流—生态展示—产品消费”的良性循环。印江的农特展销摊主张先生坦言:“以前跑展销找客源,现在球赛自带流量,产品不愁卖。”
从绿茵场到商圈景区,从非遗展演到农特热销,“梵超”正以强大的聚合效应,让体育活力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着铜仁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