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财产险行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综合费用率创下20年新低,综合成本率也达到了10年最低水平,这一卓越表现无疑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盈利数据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85家披露数据的财险机构合计实现净利润778.3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12.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75%,盈利规模与增速均刷新同期纪录。其中,“报行合一”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杜绝了虚列费用、拆分保费等违规操作,有效推动了行业降本增效。
不过,在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也有部分险企面临着困境,三星财险便是其中之一。
泥沼中的挣扎
三星财险,自2005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一系列丰富的保险服务,在财险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三星财险却陷入了困境,发展之路充满坎坷。
一是,回顾三星财险过往的保费数据,增长瓶颈尽显。2015 - 2022年期间,其保险业务收入长期在10亿元左右徘徊,增长乏力。即便在2022年引入腾讯等战略投资者后,虽然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达到21.32亿元,同比增长93%,但这一增长更多是源于新业务的短期爆发,根基并不稳固。
财险市场竞争白热化,头部企业牢牢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留给其他中小财险公司的市场空间本就有限。而三星财险作为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险企,在品牌知名度上远不及国内老牌财险公司,难以吸引大量客户。
二是,三星财险自身渠道和产品也存在问题。在渠道方面,虽然与腾讯合作拓展了互联网渠道,但过度依赖单一平台,缺乏多元化布局。2024年向腾讯旗下微民保险代理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达5455.41万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侧面反映出对腾讯渠道的依赖程度。
在产品上,虽然推出了退货运费险等新险种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责任险、健康险等领域,产品条款、保障范围与其他险企产品差异不大,无法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三是,三星财险营收与净利润表现呈现出明显的背离态势。2022 - 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从8.99亿元增长至21.32亿元,实现了大幅增长,然而净利润却从0.87亿元降至0.12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虽回升至0.69亿元,同比激增2353.07%,但这一反弹缺乏持续性支撑,长期盈利前景仍不明朗。
综合成本率的上升是净利润下滑的关键因素。2022 - 2024年,综合成本率从85.2%骤升至117.5%,后虽回落至108.5%,但仍处于高位。综合赔付率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63.9% 上升至2024年的76.0%,意味着赔付支出不断增加。
此外,互联网业务模式短板也制约着利润增长。三星财险在互联网业务中,虽然借助腾讯平台获得了大量流量,但流量转化为实际客户并实现盈利的过程困难重重。
一方面,互联网客户的保险需求碎片化、个性化,且忠诚度较低,获取客户成本高,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却相对较低。为吸引客户购买退货运费险,往往需要提供价格优惠、增值服务等,压缩了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互联网业务的精算难度大,风险评估和定价难以精准把握,容易导致定价不合理,影响盈利能力。
依赖单一渠道、产品创新乏力与赔付成本上升,使三星财险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
红海战场远比想象中更激烈
当下,保险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多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使出浑身解数,而三星财险作为外资险企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财险市场的份额版图上,三星财险与头部险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025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老三家”合计保费8609.94亿元,占行业总保费的62.85%,牢牢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其中人保财险保费收入高达4447.32亿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而三星财险,虽然在引入腾讯等战略投资者后业务有所增长,但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仅为21.32亿元,在行业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一方面,头部险企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场中树立了极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头部险企拥有多元化的销售渠道。线下,全国各地设有大量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能够直接触达客户;线上,拥有自主开发的功能强大的APP和网站,还与各大金融平台、电商平台等展开合作。
相比之下,三星财险的渠道相对单一,过度依赖腾讯渠道,在其他渠道的拓展上进展缓慢,限制了其市场份额的扩大。
从综合成本率来看,三星财险与竞争对手相比也是高下立判。
2024年,三星财险的综合成本率高达108.4%,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每赚100元保费,就要亏损8.4元。虽然在2025年上半年有所回落至99.62%,但以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仅为97.83%相比,仍存在差距。
从费用控制角度来看,三星财险在拓展新业务、新渠道时,费用支出管理不够精细。为了借助腾讯渠道推广退货运费险等产品,支付了高额的手续费及佣金,2024年向腾讯旗下微民保险代理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大幅增长,这直接拉高了综合费用率。相比之下,头部险企在成本控制上更加出色,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赔付率和费用率。
从业务创新能力来看,对标竞争对手们,三星财险的业务创新举措相对较少。
人保财险发布了地震巨灾量化模型、巨灾风险减量服务、巨灾保险产品体系、再保端巨灾风险可视化管理等4项创新成果,在巨灾保险领域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风险管控的全面创新。平安产险推出“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和“平安24全球守护计划”两款综合保障保险产品,构建“防救赔用”安全体系。
相比之下,三星财险在创新深度和广度上与行业领先企业存在差距。一方面,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挖掘和前瞻性布局,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另一方面,责任险、意外险等产品在保障范围、费率结构等方面与其他险企产品相似,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在服务创新方面,虽然借助腾讯的技术实现了部分业务的线上化和数字化,但在提供增值服务、打造保险生态等方面进展缓慢。未能像平安产险那样,围绕客户需求,整合医疗、救援、健康管理等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保险服务生态。
综上所述,在“老三家”阴影下,三星财险仍找不到突围缝隙。
创新突围,扳回比分
当下,保险行业多元化发展日新月异,三星财报应紧跟步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据华经产业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数字化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878亿元,预计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三星财险应加大在大数据研发投入,通过收集、整合客户的基本信息、消费行为、风险偏好等多维度数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推荐和服务。例如,在车险业务中,根据客户的驾驶习惯、行驶里程等数据,为其定制专属的车险套餐。
其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针对新兴风险,如共享经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带来的新风险,保险市场不断涌现出与之对应的创新产品。
三星财险应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研发专属保险产品。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特殊风险,开发电池保险;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可能面临的数据泄露风险,开发数据安全保险。在健康险领域,推出融合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健康险产品等。
其三,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星财险要加强合规经营,建立健全风控体系,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例如,成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加强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合规审查和监督。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展望未来,若三星财险能够充分把握行业趋势,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优化业务,将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逐步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迎来新的发展局面,在财险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上一篇:背靠农夫山泉,这对夫妻要IP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