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朱高祥 鲁杰
曾一伟(化名)的仓库,从未像现在这样空旷,仅有几箱茅台孤零零地立在角落。
这位与茅台打了十五年交道的经销商,望着眼前不足一米高的存货,神情复杂。
“往年这个时候,酒箱堆到接近房顶,迎接年底销售旺季。”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回荡,“现在连补货都要思虑再三。”
同样的忧虑也萦绕在消费者心头。年初购入的“散花飞天”,从被热炒的12000元高位一路跌去万元,让众多跟风者切身感受到寒意。
“再也不盲目投资了,茅台终究是拿来喝的。”一位消费者的感叹,折射出市场心态的深刻转变。
数据显示,53度飞天茅台的批发价已从2022年的3500元高位跌至如今不到1700元,跌幅超过50%。今年的新品更是上市即“破发”,跌幅高达40%。
曾经“买茅台稳赚不赔”的市场共识,在这个“寒冬”里彻底瓦解。
从仓库到酒柜,从收藏市场到零售终端。这个曾被奉为“硬通货”的白酒品牌,正经历着从投资属性到消费价值的回归。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茅台作为一瓶酒的本身价值。
经销商陈列的茅台酒。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茅台全面回落,价格跌回十年前
茅台的价格体系,正在经历近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潮新闻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无论是今年茅台推出的文化系列新品,还是作为价格标杆的53度飞天茅台,终端价格都出现了“高台跳水”。有经销商直言:“现在的茅台价格,差不多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
茅台市场的“寒意”,在资深经销商曾一伟的仓库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往年此时,他仓库里应该堆满两三米高的茅台酒箱,来迎接年底销售旺季。而如今,仅剩零星酒箱堆放,空出的场地显得格外空旷。“今年不仅库存清得快,连补货都不敢多进。”
如今,仓库里的茅台几乎已经清仓,空荡荡的仓库把“白酒寒潮”具象化了。
新品的表现更是令人咋舌。一位经销商坦言:今年两款新品上市即遭遇“滑铁卢”,“每年年底新品都被寄予厚望,但今年刚上市就被市场打趴下了。”
以9月上市的“黄小溪吃晚饭”系列文创酒为例,发售价2499元,目前跌幅达30%-40%,售价跌破1700元;6月上市的茅台“走进五国”系列,375毫升版本官方申购价1619元,如今已经跌去600多元,拿货价仅1050元;700毫升版本更从3599元跌至2200元左右,跌幅近40%。
这种快速破发的态势,让指望靠年底新品“赚快钱”的茅台经销商们措手不及。多位经销商表示,现在只能跟着配额“含泪拿货”。“去年底,新品上市还有一波炒作行情;今年新品一上市就破发,连老产品都普遍下跌60%。”
业内人士感叹,茅台往年屡试不爽的“新品发售”营销模式,在今年已然宣告失灵。
消费者购买的“散花飞天”。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更让市场唏嘘的是,曾被奉为“只涨不跌”的限量款神话,也在破灭。
今年1月,消费者王玮(化名)以3300多元购入茅台首款敦煌文化酒“散花飞天”。这款首批限量9999瓶的稀缺产品,一度被市场炒至12000元的高位,然而这场狂欢仅持续一两个月,价格便断崖式回落至3000元以下。
曾经吸引收藏者的精美包装、动人故事,在投资价值消散后也失去了往日魅力。从敦煌文化系列到“黄小溪吃晚饭”系列,那些独特的瓶身工艺、精致的图案,如今已难以打动市场。
市场的寒意最终蔓延至核心产品。潮新闻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53度飞天茅台的批发价已从年初的每瓶约2000元降至1600多元,较2022年底的3500元高点下跌超50%。“实际上,飞天茅台的价格已经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曾一伟表示。
价格的全线回落正在重塑市场心态。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收藏者,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谨慎。
热钱逃离,经销商“含泪清仓”
前些年,“囤茅台跑赢银行利息”是不少投资者的共识。每逢年底,批量购入几箱茅台等待下一年升值,成为常见的投资方式。
然而今年此时,这样的场景已不复存在。茅台经销商们普遍反映,往年络绎不绝的囤货客,如今已难觅踪影。
潮新闻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茅台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这场重构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更反映在消费者心态的转变上。
茅台不同系列产品。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在消费层面,理性购买正成为主流。“以前53度飞天卖3800元倒是有人囤货,现在跌到1600多元没人敢囤了。顾客一般最多买一两瓶自用。”一位经销商坦言。这种理性消费的趋势同样出现在商务场合:以往动辄上万元的铁盖茅台,正逐渐被普通飞天茅台取代,酒局频率也明显减少。
投资层面的变化更为剧烈。茅台“只涨不跌”神话的破灭,导致大量投机资金迅速撤离。一位资深金融从业者分析:“茅台曾经被当作类固收资产配置,如今这个投资逻辑已经完全改变。持续下跌的价格让投机资金纷纷止损离场,转向其他股市、黄金等投资渠道。”
面对消费与投资的双重压力,经销商们以前动辄囤货几千万元的等升值的时代结束了,如今得不采取紧急应对被跌价打乱的生意节奏。
浙江资深茅台酒商郑杰(化名)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起,他们就启动了全面清仓计划。“现在的要求是所有新进茅台必须在一周内完成销售,滞销的宁愿亏本也要处理掉,就怕库存积压导致更大亏损。”
在价格持续下探的阴影下,酒商们普遍不敢囤货,谁也不愿充当“接盘侠”。“现在卖一瓶飞天茅台赚30-50元,挣个流通钱,”郑杰表示,“以往动辄投入数千万元囤货等升值的时代已经结束。”
这种“含泪清仓”在业内已成常态。为快速回笼资金,有经销商甚至以低于进价100-200元的价格抛售库存。“现在比拼的不是谁赚得多,而是谁‘跑’得快,”一位经销商的无奈,道出同行心声。
潮新闻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不少经销商面临账面亏损。一款茅台进价超5000元/瓶,如今清仓价仅3000多元。也有部分商家满仓库的茅台囤在仓库里,面临严重亏损。
一些茅台经销商称,市场正在陷入恶性循环:价格越跌,越无人囤货;越无人囤货,价格支撑越弱。
往日的炒作风气已然消散。在这场寒冬中,茅台正经历着从金融属性向消费属性的回归。无论是投资者、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正如资深行业观察者所言:“茅台终究要回到酒的本质上。”
价值重构,从“投资品”转向“消费品”
市场风向的转变已然明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飞天茅台未来还将迎来价格新低,打破15年、20年的低价,“底在哪,似乎没有人知道。”
面对这种变化,酒商们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从往日的囤货待涨转变为快速流通赚取微薄差价,白酒也真正回到价值本身。
回顾过去,2015至2018年,茅台价格几乎稳定在1500元至2000元区间,直到2019年,产能调整导致供需失衡,散瓶价格突破2500元,原箱超3000元。2022年达到巅峰时,原箱价格达到3500元,甚至出现“一箱难求”的现象。
不过这种景象似乎一去不复返了,记者注意到,今年“双十一”期间,不少电商平台争相打出“1499元飞天茅台”的醒目标签。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基本上是平台补贴后的价格,现在各大酒商之间的流通价格大概在1700元左右,但也接近亏本的临界点。
销售商陈列的茅台。潮新闻记者 鲁杰 摄
郑杰说,不仅是经销商和各大酒商,连消费者也变得很谨慎,茅台已经不再是“液体黄金”。不仅是茅台,像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行情也不太好。
随着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电商平台上开始充斥低价假酒。“我们作为酒商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并且也购买了一些低价酒进行了检测,90%以上都是假的。”郑杰说,市场鱼龙混杂,不少店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费者在购买名酒时,还是要提高警惕。
“在目前的消费环境下,飞天茅台近期的价格下跌,是消费回归理性、行业迈向健康发展的重要转折,一方面是政策引导下商务与政务消费更趋理性,其次是社会库存得到有效消化,投机需求退潮,同时电商平台普及让价格更透明,这些变化促使茅台从‘囤货炒作’回归‘真实饮用’的本质。”白酒分析师蔡学飞告诉记者。
11月6日,在贵州茅台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贵州茅台相关高管表示,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渠道库存普遍承压,增长速度大幅放缓,集中度加剧提升,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面对消费场景缺失、消费习惯变化、商业模式不适配等问题,整个行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茅台的策略是,锚定长期主义,稳住发展基本盘。
记者注意到,在茅台价格不断下跌的时候,茅台股价却并未明显波动,资本市场依然有人选择继续增持茅台。知名投资人段永平直言“投资茅台不需要看宏观”,因为从十年、二十年的长期维度来看,宏观波动对这类优质企业的影响终究是暂时的,而企业自身的价值增长才是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