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银行紧密围绕省政府《关于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聚焦绿色金融“五篇大文章”与九江农业绿色发展需求,创新推出农业转型金融服务模式,成功落地全省首笔认定农业转型贷款,为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农业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撑。
一、主要做法
(一)政策响应与顶层设计同步推进。金监局印发《九江银行保险业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指导意见》以来,江西银行迅速响应,明确“政策落地+产品创新”双路径;九江分行多次组织政策学习会、工作推进会,联动县域支行成立专项工作组。在绿色金融、农业转型等政策指导下,深入修水、武宁等农业大县,摸排低效茶园改造、生态种植等农业转型项目,精准锁定修水县宁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低效茶园改造项目为突破口。
(二)定制化金融方案破解转型痛点。针对农业企业“小而散、转型成本高、缺乏传统抵押物”痛点,为企业量身设计贷款方案:以“绿色转型贷”产品为基础,结合修水县“宁红茶”品牌知名度,联合当地茶科所指导提升项目种植技术,重点参考项目的未来还款现金流、种植技术保障、品牌效益以及碳减排潜力等综合因素,为企业授信1.8亿元。项目覆盖17200亩茶园建设全流程,匹配项目2年建设周期,保障资金精准投放。
(三)全流程管控保障项目合规。建立“贷前评估—贷中跟踪—贷后监管”全流程机制:贷前邀请环保地质专家测算项目碳减排量,确认年减排563.37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目标可行性;贷中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总行与分行协同审核,20个工作日内完成从材料受理到贷款发放的全流程;贷后定期实地走访,跟踪茶园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同步监测项目碳减排成效。
二、实践效果
(一)经济效益:助力农企发展带动乡村振兴。1.8亿元贷款推动修水县宁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茶园17200亩,主要包括低效茶园改造提升16000亩、精品示范茶园基地打造1000亩以及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建设200亩,做到茶园规模化、标准化运营。通过土壤改良、土壤增肥、良种培育等方式,实现茶园产量、品质、价格的全面提升;在提升本地区茶产业收入的同时,覆盖12个乡镇茶叶产业链发展,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集群。
(二)生态效益:树立农业低碳转型标杆。项目通过土壤改良、减少氮肥施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年减排1.74吨氧化亚氮、23.97吨二氧化碳,折合减排563.37吨二氧化碳当量,为九江农业领域碳减排提供可复制的“茶园转型模式”;同时,项目采用农艺、物理和生物措施替代农药和除草剂,改善区域土壤与水质环境,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契合九江绿色发展战略。
(三)金融示范效益: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全省首笔认定农业转型贷款,该案例创新了“碳减排潜力授信”模式,打破传统农业贷款对抵押物的依赖,为金融机构服务农业低碳转型提供实践样本。截至2025年8月,江西银行已基于该模式储备农业转型项目5个,贷款金额超5亿元,进一步助力九江构建“绿色农业+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格局,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三、点绿成金
除此之外,银行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为支持九江市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江西银行致力于通过绿色金融做好水系环境治理,目前银行利用11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治理了5个县的河湖水系长达840公里,覆盖44个乡镇,立体化全局考量,一揽子解决老百姓的生活用水、污水处理、以及工业废水处理,人口惠及数十万。为九江市九派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九江市湖面水产养殖及水资源盘活项目投放1.3亿元,落地全国首本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用益物权抵押贷款,盘活自然资源资产,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今年银行又为赛得利生物多样性银团贷款新增授信1亿元,本次银团贷款将利率与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进行挂钩,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方式,鼓励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截至2025年8月末,九江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达31.6亿元,较年初新增11亿元,增长率达53%。江西银行将持续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结合九江实际,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做实绿色金融,通过一条条河流的整治、一片片水美乡村的打造、一笔笔绿色项目的支持,持续擦亮整个九江的生态底色,在助力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方面贡献满满的江银力量。
来源 | 九江分行
编辑|办公室
编校|周菲
编审|李雅琦
(江西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