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债券
是破解民企“融资高山”的关键工具之一
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金融引擎
11月14日,市发改委牵头举办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民营企业宣介会暨“苏州市科技金融(科创债券)服务站”授牌仪式。邀请了交易所、承销商、担保机构等全链条专家现场“传经送宝”。截至今年10月底,苏州已累计发行科创债258.3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省首位,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政策先行
构建科创融资制度支撑
政策红利的快速落地,离不开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早在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创债发行的专项公告后,市发改委迅速行动,牵头制定《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增量扩面提质推进方案》,明确了“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核心导向。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市发改委还通过建立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以专题推进会、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凝聚工作合力。指导张家港、常熟、吴中、姑苏、园区等地因地制宜开展专项培训,将政策红利精准送达市场主体。这种由“市级统筹+区县联动”的工作机制,既保证了政策执行的统一性,又兼顾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为科创债发行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精准培育
激活多元发行主体活力
科创债的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构建多元化的发行生态。市发改委通过全面排摸梳理,建立了优质企业科创债发行主体储备库,形成梯度培育体系,实现民营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国有股权机构三类主体全覆盖。
在主体培育中,市发改委重点发力民营科技企业这一关键群体。目前,全市已有5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12单科创债,合计规模达77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26.6%。为帮助民营企业跨越发债门槛,市发改委联合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专业力量,开展全链条培训辅导,详解发债流程、增信措施和评级要点,破解企业“不会用、不敢用”难题。此外,还积极发挥国有股权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16家国有股权机构共发行28单债券、合计规模149.3亿元,占比达62.2%,与民营科技企业形成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
优化服务
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
想要发债流程跑得更快、更顺,高效的政务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为此,市发改委定期调度全市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情况,实时跟踪发行进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苏州设立科技金融(科创债券)服务站,通过“政策宣讲+实务培训+机构对接”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动更多科创债券在苏州落地。苏州银行发行的20亿元5年期科创债、博瑞医药银行间市场首单创新药企公募科创债等一批标杆项目,正是政务服务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的生动写照。
当前,苏州科创债发行已形成“耐心资本+硬科技”的良性循环。接下来,全市上下将持续聚焦民营科技企业这一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发行规模与覆盖范围,用政策红利激活市场活力,用精准服务破解融资难题,让越来越多的优质科创资源集聚苏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富有活力的科技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