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从2023年12月投产后,就一直卡在美国的制裁上头。那个时候,美国财政部在2023年11月2日直接把这个项目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名单,针对运营公司诺瓦泰克和相关的船舶、实体全都封堵了。结果呢,项目货物从投产到2024年8月前,一船都没卖出去,成了实打实的赔钱货。诺瓦泰克作为俄罗斯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商,本来指望这个项目年产1980万吨来大赚一笔,可制裁一来,一切都泡汤了。美国这一手主要是想掐住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因为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经济的大头,占了预算收入的不少份额。
转折点在2024年8月出现了。诺瓦泰克开始把这些受制裁的货物打折卖给中国买家,折扣幅度高达30%到40%。具体来说,一船货物的售价降到2800万美元到3200万美元,比市场价低了不少。中国的一些独立贸易商和企业接手了这些货,像是北海液化天然气终端就成了主要接收点。从那以后,至少有几船货物通过北方航道运到中国港口,避开了西方的保险和金融体系。俄罗斯这么做是为了赶紧清库存,缓解项目压力,毕竟积压的天然气不卖出去,工厂运转成本还得继续背着。
美国那边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就层层加码制裁俄罗斯能源部门。到2025年1月,美国国务院又宣布针对俄罗斯能源sector的重大制裁,涉及多家公司和个人,目的是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资金来源。但这些制裁对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的出口到中国影响不大,因为中国买家没被列入名单。美国官员在2025年9月11日还公开表示,跟这个项目做生意的金融机构面临重大制裁风险,可实际执行起来,中国继续进口这些天然气,像是2025年10月23日报道的,中国北海终端作为唯一入口点,照常接收来自北极项目的船货。
俄罗斯经济在这些制裁下增长速度放缓了,从数据看,2024年的增长率只有1.3%左右,远低于预期。能源出口转向东方成了关键策略,俄罗斯把对外合作的重点从欧洲移到亚洲,尤其是中国。俄乌冲突持续消耗俄罗斯资源,军队开支和国内压力都增大,这时候能源出口的恢复就显得特别重要。诺瓦泰克通过打折销售,成功把部分产能利用率拉回到80%,月产量超过50万吨,这帮俄罗斯财政止了点血。
中俄之间在能源上的合作越来越紧实,但双方都明确表示不会结盟。2025年11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这次会晤是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的一部分。会上,两人讨论了深化投资、能源和农业领域的合作,李强表示中国准备在这些方面跟俄罗斯加强互动。普京回应说要巩固两国合作的稳健发展势头。会后,双方发布了联合声明,强调增强合作韧性,但重申中俄关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不是军事同盟。这次谈妥的内容包括进一步推动能源贸易,俄罗斯承诺维持供应稳定,中国则继续作为主要买家。
拜登在任内主导了这些制裁,从2021年到2025年1月卸任,实施了超过500项针对俄罗斯的措施,包括石油价格上限设在每桶60美元。拜登政府的目标是让俄罗斯缓慢失血,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确实,俄罗斯的能源产业被迫调整,出口占比向亚洲倾斜,到2024年,亚洲市场占了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40%。但制裁没完全挡住俄罗斯经济增长,虽然速度慢了点,2025年预计还能达到1.8%。
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就职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执行力度有所减弱。到目前,只落实了一次重大制裁行动,就是2025年11月19日针对五名个人和七家组织的名单。中国买家没被波及,部分原因是美国考虑到稀土供应等因素,不想短期内惹恼中国。特朗普政府在处理俄乌冲突时,更倾向于推动停火谈判,普京对此回应积极,因为俄罗斯在战场上占优势,但国内反战声音和恐怖事件让普京需要尽快止损。
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的模块是在中国彭家嘴船厂组装的,这个厂在2023年交付了关键设备,但后来也被美国制裁。2025年10月27日,这个船厂申请解除制裁,显示中美俄三方在能源贸易上的博弈还在继续。中国继续进口这些天然气,尽管英国在2025年10月加了新制裁,但贸易看起来没受太大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因此微调,亚洲价格小幅下降,俄罗斯份额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