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0%,5年期以上LPR为3.50%,均较上月保持不变,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两个期限的LPR再次“原地踏步”,已连续第6个月保持不变。这一结果,也在市场的普遍预期之中。
作为银行贷款利率的“风向标”,LPR直接影响着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尤其是房贷的利率水平。目前,LPR由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构成,前者多影响短期经营贷、消费贷,后者则与房贷息息相关。
那么,为什么LPR继续不变?关键原因藏在“定价锚”里。
LPR是怎么定出来的?简单说,是由各家银行基于7天期逆回购利率(也就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进行“加点”报价,再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统一计算得出。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基础利率”不动,LPR大概率也稳得住。
而自10月20日上次报价以来,央行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始终“按兵不动”,等于给11月的LPR提前定了调子——没有变化的基础,自然难有下调的空间。
当然,也有积极信号:近期包括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在内的中长期市场利率稳中有降,说明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略有下降。理论上,这为降低LPR提供了些许空间。
但现实是,随着持续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银行息差缩窄压力仍然不小,商业银行正面临净息差的历史低点。在利润压力与风险平衡的双重考量下,报价行缺乏下调LPR的动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LPR已连续第6个月保持不变,但也给后续货币政策带来新信号,我们来看专家的观点——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 四季度降息和调降LPR概率较小
我认为,第四季度降息和调降LPR概率较小。从经济基本面看,预计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结存限额等增量财政政策加快落地生效,以及“十五五”重大项目可能前置的共同支撑下,全年GDP完成5%的增长目标压力可控;加上物价稳步温和回升(核心CPI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回升、PPI环比增速连续3个月止跌),短期内货币政策大幅加力的必要性较小。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市场应降低对大幅度降准降息的预期
未来一段时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还有一定实施空间,但边际效率已经明显下降。过度放松货币金融条件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效果也需要关注,比如资金空转、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因此,市场应降低对下一步大幅度降准降息的预期。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预计将更加注重精准、协同和均衡。一是淡化规模,优化结构。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未来将更加注重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强政策的精准性。二是加强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在地方政府持续化债、新型政策性工具落地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来配合,继续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共同助力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增强政策的协同性。三是维持均衡合理的利率。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中提出,“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这表明,央行将审慎对待利率变化,引导市场减少资金空转套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年底前有可能启动新一轮降息降准
着眼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稳增长政策有望结束观察期,进入发力阶段。我们判断,在财政及准财政政策推出“两个5000亿”措施之后,年底前货币政策有可能启动新一轮降息降准。这将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进下调,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发内生性融资需求。这是现阶段促消费扩投资、有效对冲外需放缓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当前物价水平偏低,货币政策在包括降息在内的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足空间。
另外,接下来稳楼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预计监管层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这是现阶段缓解实际居民房贷利率偏高问题,激发市场购房需求,扭转楼市预期的关键一招。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编辑: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