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公司预重整方案中抛出“9.87-62.27元/股”的重整后股价预测区间,最高价较公告当日不足6元的收盘价高出逾9倍。这一股价预测或是诱导市场狂热炒作的核心推手,也在触碰信息披露的监管红线。
◎记者 李五强
29个交易日斩获24个涨停,累计涨幅高达258%的*ST东易,在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的利好落地后,于11月20日开盘不久即触及跌停,报17.61元/股,跌幅为5.02%。这场由“重整+算力”概念点燃的资本狂欢出现回调势头。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公司预重整方案中抛出“9.87-62.27元/股”的重整后股价预测区间,最高价较公告当日不足6元的收盘价高出逾9倍。这一股价预测或是诱导市场狂热炒作的核心推手,也在触碰信息披露的监管红线。
为核实股价预测的测算依据问题,记者多次尝试联系*ST东易,但数十次拨打公开披露的联系电话,均处于占线状态,未能获得公司正面回应。
深入穿透重整方案,结合投资人资质与核心资产质量分析可发现,这场看似美好的算力转型叙事,或存在较大的风险隐忧。
股价预测或触碰监管红线
*ST东易10月9日披露的预重整方案显示,根据对重整后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测算分析,重整后公司的股票价值区间为每股9.87元至62.27元。
这一预测区间上下限差距高达6倍。预测上限价格比产业投资人2.3元/股的受让价格,高出20多倍。然而,记者查阅预重整方案全文发现,该股价预测区间既未披露估值模型、折现率等参数,也未见第三方评估报告。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太疯狂了,这不摆明拉股价么,做不到怎么办?这很有可能误导投资者据此盲目投资。”
据通力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意介绍,重整方案中,以股抵债的价格一般会高于市价,但重整方案中不会直接预测股价,仅会对以股抵债的合理性做个分析,直接预测股价区间令人难以理解。
预重整方案披露后,*ST东易股价一路飙升,截至11月19日收盘价已达18.54元/股。有业内人士表示,*ST东易在预重整方案中未经科学测算便公布具体股价区间,本质上是利用信息披露优势引导市场炒作,涉嫌违反信息披露公平性原则。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第十条提到,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应当切实提高合规意识,不得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等作出预测或者承诺。
此外,《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1号——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相关事项》中明确,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涉及盈利预测的,应当客观、审慎,充分说明盈利预测的依据、理由、合理性及其可实现性,是否与业绩补偿承诺相关联,并应当聘请财务顾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盈利预测应当以上市公司重整后保留的业务开展情况为基础,不得以资产重组等不确定事项作为预测依据。
即使涉及盈利预测也应客观审慎,*ST东易如此精准的预测股价,或许在触碰信息披露的监管红线。
转型叙事难撑高估值
*ST东易股价飙涨,缘于市场对公司重整及算力转型的双重预期。本次*ST东易重整的产业投资人为北京华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著科技”),后者实控人为张建华。
张建华旗下核心企业包括华著科技和长空建设。华著科技是AIDC(智算中心)综合服务商,主要客户为第三方AIDC服务商;长空建设主营业务是作为EPC总承包方提供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及集成服务。
在预重整方案中,对于*ST东易未来的经营方案,关于算力业务,产业投资人描绘了三个故事:
第一,重整完成后,张建华作为重整后*ST东易实际控制人,其控制的长空建设以及华著科技将不再承接新的算力中心集成服务业务订单,由上市公司承接算力中心集成服务业务的新订单,夯实上市公司业务基础。
第二,华著科技承诺,将在重整计划经法院裁定批准后一年内,以无偿捐赠的形式将其持有的和林格尔智算中心运营主体云著智算全部股权注入*ST东易,推动业务转型。华著科技承诺无偿捐赠实施完成之日,其对云著智算享有控制权且持有云著智算不少于51%的股权。
第三,利用*ST东易持有的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闲置土地及厂房,打造新型算力中心,扩大业务布局。
据*ST东易预重整方案及重整投资协议,公司将以资本公积转增5.32亿股,总股本将从4.20亿股增至9.52亿股。若按62.27元/股的预测最高价计算,公司总市值将达592亿元。但从实际经营数据与行业对标来看,这一高估值或缺乏基本支撑。
从算力中心集成服务业务来看,据此前公告披露,华著科技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6448.69万元、5330.97万元和1.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5万元、122万元和521万元;长空建设2022年到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91亿元、6.75亿元和7.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63万元、265.46万元和5263.00万元。
不难看出,无论是长空建设还是华著科技,均存在利润率微薄的问题。此外,作为“算力转型”叙事的核心支撑,华著科技承诺无偿捐赠的和林格尔智算中心,与同区域对标企业相比也差距悬殊。
在和林格尔新区,东方国信内蒙古智算中心项目总体规划建设6栋数据中心机房及配套能源设施,总投资约45亿元,占地196亩,建设1.2万个16kW高密度机架用于智算业务。公司1号楼(22MW)已于2025年6月正式交付并开始贡献收入,2号、3号和5号楼(共68MW)年底前即将装机完毕,4号和6号楼(共110MW)已于2025年8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且东方国信明确表示已经获得头部互联网企业的订单。
反观华著科技承诺捐赠的和林格尔智算中心,目前尚未建成投产,项目占地面积为83亩,计划部署高功率机柜为5040架。其中,项目一期部署机柜数为1008架,预计提供1.6万卡国际先进算力;二期部署机柜数为4032架。
即便不考虑东方国信的其他业务布局,仅对比两个算力项目的规模与建设进度,东方国信的项目优势极为明显。但截至11月20日收盘,东方国信的市值约131.64亿元,远低于*ST东易按预测最高价算出的592亿元市值。
无偿捐赠暗藏隐忧
对于这场备受关注的算力资产无偿捐赠,*ST东易预重整方案明确约定:如重整计划经法院裁定批准后一年内未完成资产捐赠承诺,华著科技将以其享有的云著智算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额,与1000万元整孰高的金额,支付给*ST东易作为补偿。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条款暴露了两大核心风险:一是云著智算的净资产额或仅1000万元左右,相较于智算中心这类重资产投资,这样的净资产规模极低;二是华著科技的违约成本仅1000万元,与市场对算力资产注入的高期望值相比,明显不成比例。
深入分析云著智算及和林格尔智算中心项目的建设进度、资金需求、市场竞争及资产质量后,就能发现这一所谓“核心资产”的风险敞口巨大。
云著智算为和林格尔智算中心的运营主体,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ST东易的最新公告提示,和林格尔智算中心尚未建成投产,未来存在大额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时间周期延长的风险。捐赠方华著科技2024年末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总资产为36.75亿元,净资产仅为7599.34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8%,其持续进行大额资金投入的能力堪忧。
此外,华著科技的核心关联企业长空建设主营数据中心工程施工,缺乏成熟的算力运营经验。*ST东易也在公告中提示,注入相关资产的时间、规模及未来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投入成本回收周期延长等风险。
和林格尔新区作为全国八大算力节点之一,已成为算力产业的投资热点。和林格尔新区已聚集火山引擎、华为云等头部企业的算力中心项目,未来以和林格尔新区为核心的呼和浩特算力规模将达到10.1万P,市场竞争激烈。*ST东易也在公告中表示,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和林格尔智算中心机柜使用率不足,从而导致盈利能力不足预期的风险。
“无偿捐赠看似利好,但也有可能是风险转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华著科技即使把和林格尔智算中心无偿捐赠给上市公司,实际捐赠的账面净资产也非常小、装进来的大部分是债务。若智算中心后续建设资金不足或运营亏损,风险将由*ST东易及中小股东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