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闻叔!近期,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保持罕见的沉默,却在稀土谈判上设定了仅11天的“最后期限”,同时频频鼓动日本、韩国在亚洲布局围堵中国。这种操作堪称地缘博弈中的“矛盾样本”:一方面想靠“极限施压+盟友围堵”的组合拳遏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在核心底线问题上却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日韩表面上的配合背后,又隐藏着复杂难言的利益纠葛。
美国在对华博弈中表现出强势,但实际上底气并不足。在近期中日相关交锋中,从特朗普到国务卿卢比奥、副总统彭斯,美国高层几乎集体沉默,没有人敢轻易表态。这种沉默并非简单克制,而是现实利益约束下的理性选择。美国在军工、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极为深重。以F-35战机为例,每架战机就需要417公斤稀土,美军约75%的关键武器部件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这种结构性依赖,使美国无法轻易得罪中国。台海问题则是中国的核心底线,没有美军明确的开战准备,任何轻率表态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这已成为美国战略共识。 不过,美国的克制仅限于核心底线领域。在稀土等非核心但关键的博弈中,美国的强硬姿态从未收敛。财政部长耶伦公开要求在11月27日感恩节前完成双边稀土协议谈判,并警告若中方反悔,将采取多层次报复措施。 然而,这种看似强硬的表态反而暴露了底气不足。如果美国手中真的握有令中国忌惮的筹码,就不必急于设定短短十天的谈判窗口。实际上,中国掌控全球约70%的稀土开采量和90%的精加工产能,而美国本土稀土产业严重不足。2024年,美国稀土产量仅4.3万吨,但需进口13.3万吨以满足需求,本土仅能进行轻稀土粗加工,重稀土加工几乎为零,而核潜艇、先进战机等尖端装备对重稀土需求极高。特朗普上月21日曾声称“一年后美国将拥有大量关键矿产和稀土”,更多是为了安抚国内舆论而“画饼”。 尽管美国推出关键矿产安全计划,试图推动本土开采并联合澳大利亚等盟友重构供应链,但从矿山开采到精加工的完整布局至少需七年时间,2026年实现自给自足目标缺乏现实支撑。这种言行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恰恰揭示了美国在稀土博弈中的深层焦虑。 美国试图靠“盟友围堵”弥补自身底气不足,但日韩的表现暴露了联盟的裂痕。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已悄然启动,高市早苗政府近期发表涉台言论,本质上是被美国推到前台的“战略棋子”,背后折射出日本难以摆脱的经济困境。日元持续贬值,出口依赖型经济举步维艰,2023年GDP降至4.21万亿美元,深度依赖美国市场和技术,日本外交自主能力有限,只能依附美国求存。 韩国情况则不同。根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5年9月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韩双边进出口额达27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韩对华出口1330.4亿美元,增长6.6%。韩国核心产业如半导体和汽车与中国市场高度绑定,难以承受选边站的代价。李在明上台后多次强调中韩关系重要性,核心策略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因依附美国损害自身利益。美国曾试图强行绑定韩国战略,海军作战部长达里尔·考德尔公开表示,将韩国推进核潜艇建造与“遏制中国”挂钩,但李在明政府选择沉默应对,这种“软抵抗”显示出经济利益优先于盟友义务。 整个博弈的核心筹码始终掌握在中国手中。稀土是新能源、军工、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的“工业维生素”,其战略价值不仅在储量,更在加工技术和供应链掌控能力。中国不仅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还通过出口管制和全球溯源系统,牢牢掌控稀土流向。这种结构性优势,美国短期内无法复制。 美国虽然意识到短板,并采取措施:联合31国推进“稀土替代计划”、通过《国防生产法》支持本土采矿项目、与乌克兰签署稀土协议试图开辟供应渠道,但这些努力仍难改变现实困境。新建稀土工厂需5-10年才能成型,面临技术、环保、人才等多重挑战,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产能。本土加工成本比中国高出2.3-2.8倍,即使政府补贴,也只能在2028年前将自给率提高至50%-60%,仍难满足产业需求。对中国而言,美国设定的“最后期限”本身缺乏约束力。 在贸易战中急于求成的是特朗普政府,而非中国。中方底气源于稀土主导权和清晰的战略定位,坚守核心底线,从容应对各种博弈。美国所谓的“围堵联盟”自成立起就充满裂痕,日韩分歧明显,菲律宾等国也不愿为美国霸权牺牲利益,这样的联盟难以形成真正合力。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曾指出,当外部势力伸手干预时,必须果断反击。美国试图靠“极限施压+盟友围堵”遏制中国,却忽视了博弈的核心逻辑:外交基于利益绑定,而非单纯强权。日本因经济依附美国,韩国因贸易深度绑定选择平衡,其他亚洲国家不愿成为棋子,这使得联盟松散无力。反观中国,既掌握稀土供应链绝对主导权,又坚守发展底线,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美国设定的“最后期限”,实质上是虚张声势;撺掇盟友围堵,也只是掩盖自身依赖软肋的无奈之举。从现实来看,美国稀土自给之路道阻且长,盟友体系矛盾重重,而中国战略定力和产业优势持续增强,这种差距决定了博弈最终走向。历史证明,靠施压和围堵无法实现霸权,尊重各国利益、秉持公平互利,才是国际博弈长久之道。围绕稀土主导权的较量,将让世界看清:谁在逆势而行,谁在顺势而行;谁的算盘终将落空,谁才是真正的规则制定者。美国的“极限施压”和“盟友围堵”,终究只是地缘政治舞台上的一场独角戏,既改变不了中国发展的趋势,也动摇不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