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利军 通讯员 王亚方
12月16日,记者从济源获悉,国家外汇管理局济源市分局通过政策指导等方式,近日成功帮助济源一家企业识破跨境融资陷阱,使其免遭巨额资金损失。
据悉,济源某企业因扩大生产急需资金,但由于银行授信额度限制,难以满足资金需求。后经朋友介绍,计划从中国香港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4亿元,融资利率8%,期限5年,并向外汇局济源市分局咨询跨境融资登记备案业务。
在资料审核中发现,合同条款明显有损借款方权益,出借方要求以借款方企业30%股权、现有及未来可产生的权益资产等作为质押,并将股权质押至出借方指定机构,办妥相关质押登记及担保手续后,才将资金汇往借款方,借款方全权负责境内跨境融资相关手续,若无法在约定期限内取得登记备案、开立外债专户,则视同违约,违约方需支付100万元人民币违约金。
出借方向该企业提供了多笔前期成功案例,表面毫无破绽。但该局工作人员在审查合同时,却发现条款存在多处“漏洞”,明显不符合外债登记要求,其最终目的就是利用企业“求钱若渴”的心理,骗取企业资金。
为提升企业防范跨境融资风险意识,帮助企业防范跨境融资陷阱,该局工作人员针对企业融资实际情况,对跨境融资风险点和可疑点进行逐一梳理,并收集整理上级通报的跨境融资诈骗案例对企业开展警示教育和现身说法,最终企业意识到可能遭遇诈骗,放弃了签订融资合同,成功帮助企业远离跨境融资陷阱,免遭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