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发布。其中,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基金100亿元;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达500亿元以上。
除了2个500亿基金落地外,会上还宣布了2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上海,同时前瞻部署了10条重点产业链、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效、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
01
2个500亿基金落地
早在3月20日,有关2个500亿基金落地的消息就已经对外传出,直到3月25日,这两个基金伴随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开幕正式落地。
具体来看,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的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基金100亿元。该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服务等符合市区协同主导产业的项目,为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助力,引领新质生产力在上海市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的总规模达500亿元以上,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该基金群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与行业龙头企业、各类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产业园区共同助力完善上海并购市场生态。
去年以来,国家和上海市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鼓励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今年,上海市将发展并购基金列入了重点任务,上海国资国企紧抓市场战略机遇期,加快组建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与社会资本开放合作,加大产业并购力度,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能级。
下一步,上海市国资委将结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任务,以市场化方式实施一批并购重组,推进相关产业整合与升级,打造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上海市国资委也期盼与致力于上海产业发展的各类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加快集聚上海高端产业。
市场分析指出,两个基金各具500亿元规模,其中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则瞄准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领域,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产业基金侧重“增量突破”,通过技术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动结构优化;并购基金则聚焦“存量优化”,以市场化并购重组整合资源,二者形成“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
运作模式上,国资并购基金采用“四维赋能”模式,引入混改机制、链主企业资源整合及资本市场退出闭环,产业基金则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未来将有望形成2000亿+资金池。未来展望上,两只基金联动,有望定向解决集成电路光刻胶等“卡脖子”技术,计划实现部分项目国产替代。此外,依托临港商业航天示范区吸引国际供应链企业落地,加速全球产业链资源向上海集聚。
02
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面世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是上海连续第五年举办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8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上海,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一大批顶尖企业家、创新团队和青年才俊来沪发展。
过去一年,上海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925个、总投资超1.1万亿元,亿元以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重大优质项目占40%;工业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首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11.1%。
和2个500亿基金同时公布的,还有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包括前瞻部署10条重点产业链、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效、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
其中,上海前瞻部署10条重点产业链,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先进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已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引领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此次发布的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聚焦1500万方“筑巢空间”,500亿投资“引凤场景”,由市区两级合力打造。分别为嘉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松江九科绿洲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闵行上海先进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区、宝山智造无尽·上海机器人及高端装备承载区、长宁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浦东张江+金桥新一代电子信息集聚区、静安“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普陀智能软件产业集聚区、虹口北外滩绿色服务发展试验区、金山化工新材料产业片区、奉贤东方美谷美丽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崇明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
上海各区将深化“六个一”工作打法,强化“一个专班机制、一个产业图谱、一个产业政策”工作推进,做强“一批企业主体、一批服务平台、一个集聚区域”产业生态。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市区合力形成集聚区建设方案,每个集聚区均拿出至少1个引凤场景,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目前,全市已经规划了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汽车、高端装备)及空间分布,各区和管委会也依托自身优势特点布局主导产业发展,发展目标和路径更加明确,形成以产业链招商、以产业生态招商和以发展机遇招商的良好态势。”上海市投促办(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蒲亚鹏在3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03
2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子上海
在本次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还宣布了2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上海,其中包括:上海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伟测科技上海总部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格思航天二期工厂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英雄游戏研发总部项目落地黄浦区,预计投资额约14.35亿元;山铁科技算力服务平台项目落地杨浦区,总投资20亿元。
其中,有些产业全球都还没有形成规模,上海正在提前布局,有些产业是时下热门,上海也在进一步加快布局的步伐。
比如落地浦东新区的上海超导的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该项目计划建设全球首个大工业化级别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研发基地,承担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功能,以及产品研发、产线研发、应用研发等功能,总计形成不低于15000公里年产能。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个行业全球扩产很难,因为没有现成装备。上海推动高温超导产业始于2011年,当时这个材料从制备到应用都不完善,但是上海就开始布局做产业了,体现出很强的预判性。
再比如斥资15亿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落地上海宝山,将以上海电气为龙头,以投资、并购、产业调整等多种方式进行上海市工业母机相关产业的整合,培育打造世界级工业母机集群。
再比如山铁科技算力服务平台,设立后,公司将稳步扩大消费电子业务规模,在服务好核心上下游客户小米通讯和京东商城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荣耀等主流产品的业务规模;积极做大做强智算产业板块,做大高性能算力规模,着力推进智算产业上下游产业布局,构建“算力服务+高端制造+智算底座”全产业链格局,打造国内智算行业的头部企业。
落地上海松江的格思航天二期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拥有一条吨级卫星脉动生产线,生产能力同时向下兼容500kg以下级别卫星的批产,产线设计产能为吨级卫星150颗/年,500kg级以下卫星300颗/年,生产节拍达到1天/颗,预计年产值13亿元。
伟测科技上海总部项目,根据公司公告,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区域内,建设用地规模约3万平方米,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上海租赁办公场地,此次计划购买土地使用权建设公司上海总部基地将加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等。
市场分析指出,此次落地的项目精准锚定先进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战略领域,推动关键环节突破。21个项目通过“技术攻坚+资本赋能+空间优化”三重驱动,不仅夯实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地位,更以产业链升级撬动长三角一体化纵深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上海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