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北京金融街宁静的周末,泓德基金官网悄然挂出一则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原督察长李晓春因退休离任;同日,原副总经理李娇于离任副总经理一职,转任督察长。李晓春的“退休离任”与李娇的“工作转任”,恰似一组精准咬合的齿轮,平稳完成了督察长职责的交接。然而,这场看似顺畅的人事更迭背后,却似乎掩不住泓德基金高管团队日渐单薄的底色。
图片来源:泓德基金官网
原督察长李晓春是泓德基金的“老人”,这位1965年4月出生的金融老将,曾任国泰君安企业融资总部副总监、收购兼并总部总经理,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上海隆瑞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世纪证券公司代副总裁,西藏同信证券副总裁,瑞银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更曾担任三友化工、中国海城、富龙热电、冀东水泥等多家公司独立董事。2015年4月,李晓春加入初创的泓德基金,在公司股权结构中持有0.3497%的股份。如今,这位在督察长岗位上坚守了十年的老将正式卸任,为这段职业历程画上了句号。
实际上,这是泓德基金今年内第二次高管的变更。值得玩味的是,两场高管职位的交接均采用"向内求"策略,2025年3月27日,泓德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童良发退休,王德晓一肩挑起总经理与首席信息官的双重角色;而此次李晓春退休离任,督察长空缺则由副总经理李娇转岗填补。
公开资料显示,李娇是典型的“阳光系”干将:山东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15年3月加入泓德基金,曾担任阳光资管财务岗,阳光保险原资产管理中心资金管理岗。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李娇此前在泓德基金内部历经多岗位历练,曾任财务总监、业务发展部总监、人力资源负责人等职,后升任副总经理。此次从副总经理职务调整转任督察长,似乎隐隐透露出泓德基金人才梯队建设存在的短板。
核心决策层全由“阳光系”旧部掌控
作为“个人系”公募基金,泓德基金同阳光保险渊源颇深。就目前股权结构而言,阳光资管是泓德基金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98%。此外,2015年3月成立时,王德晓携其在阳光保险多名“旧部”入局,涉及投研、财务、技术等多个部门。
如现任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研究总监温永鹏,此前曾担任阳光保险资产管理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副总经理秦毅,曾在阳光资管担任研究员;乃至最初担当投研“顶梁柱”于2023年离职的邬传雁,履历中也有着阳光保险集团及阳光资管的任职痕迹。而此次转岗的李娇,从阳光资管财务岗到泓德基金副总经理,再到如今督察长,完整延续了“阳光系”的职业轨迹。
泓德基金高管团队身上的“阳光系”烙印深刻而鲜明,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份独特的基因如今似乎成为转型桎梏。回溯2020年,泓德基金管理规模曾达到1167.75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41位,风头正劲。伴随着2021年的一场“架空门”,最终导致明星基金经理邬传雁离职。此后,王克玉、秦毅、于浩成等人虽努力推动投研改革,但仍然没有阻止规模的持续下滑。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泓德基金管理规模已缩水至466.02亿元,较峰值跌幅超六成,行业排名也滑落至第87位。
图片来源:Wind
然而,作为个人系公募基金,泓德基金目前公司董事会成员中,除了前董事长胡康宁,非独立董事均来自阳光财险;时任总经理的王德晓已61 岁,而早期参与创业的员工也已陆续迈入退休潮。
或许是意识到了人才结构单一且老龄化的问题,泓德基金近年来开始逐步引进一些非“阳光系”基金经理。但目前公司21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3.92年,远低于行业平均的4.28年。当昔日老将如秋叶飘零,新芽却因经验匮乏或难以成荫。
表格系泓德基金基金经理任职年限
图片来源:Wind
此次伴随着李娇转任督察长,泓德基金核心决策层几乎全由"阳光系"旧部掌控。从目前的高管层构成来看,王德晓一肩挑总经理、首席信息官,温永鹏身兼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研究总监,秦毅担任副总经理、监事,如今督察长李春晓退休,不惜时任副总经理的李娇转任,这种"向内求"的任职逻辑,虽避免权力旁落,却可能窒息新鲜血液的成长空间。
对于个人系公募基金而言,老将的相继离去似乎是难逃的宿命。回溯2015年泓德基金初创时,曾坚信“慢即是快”,不求规模狂奔,但求业绩长青。而今时移世易,十年后的今天,当童良发、李晓春等创始团队迎来退休潮,新晋力量却尚未能真正扛起大旗。与此同时,与头部的鹏扬基金渐行渐远,那句曾被奉为圭臬的箴言,此刻不免染上几分悲凉。
李晓春的退休公告,恰似泓德基金发展史的隐喻页。当最后一批创业老将退场,"阳光系"的权杖仍在闭环中传递。李娇的转任虽解督察长之渴,却难掩人才断层之痛。基金业的竞争已是丛林之战。向内求稳或许守住权柄,但唯有向外求新,给稚嫩新芽破土的光照。毕竟,没有一棵参天大树,能永远活在创始者的树荫之下。
来源:机构之家
下一篇:又有一家厦企冲刺A+H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