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刘琼
7月28日,由逸马连锁产业集团主办的“百亿连锁蛋糕·百路豪杰共享” 城市合伙人大会在深圳举办。来自全国的连锁品牌创始人、行业专家、地方合伙团队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促消费、稳就业、促增长”大背景下,连锁模式如何实现从“点状复制”到“结构驱动”的跃升。
连锁经济,正在成为结构性增长的重要支点。近年来,连锁业在中国消费市场中的比重持续攀升。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总数 为25.72万家,销售规模达2.13万亿元。同期,《中国餐饮连锁化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 年餐饮连锁化率已由2021年的19%提升至23% 。这一趋势不仅表明连锁模式在各细分领域的渗透加速,更反映出平台化、标准化、品牌化正在成为消费领域的新底层逻辑。
连锁经济的强势崛起背后,既有企业管理精细化与技术工具普及的内在推动,也与宏观层面引导消费向稳定、高效、品牌化方向发展的政策取向密切相关。作为内需主力军,连锁产业正在从“分散竞争”向“组织化成长”转型,在促进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过程中,承担起愈加重要的产业角色。
在大会主题分享中,逸马连锁产业集团创始人马瑞光博士指出,连锁企业的成长并非单点突破,而需依托体系化运营能力与跨区域资源整合能力。他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区域连锁品牌走向全国化、结构化的关键窗口期,谁能够率先构建属于自己的合伙网络与组织系统,谁就能在消费回暖周期中取得先发优势。”
随着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如何将连锁企业的扩张能力有效转化为 “高质量就业”供给,已成为政策制定与企业实践的共同关注点。
据测算,一家标准连锁门店每开设一家可直接带动3至7人就业;当区域密度扩展至50家门店后,其上下游如物流、装修、培训、采购等配套环节所带动的间接就业可超百人。基于此,逸马探索构建“城市合伙人+创业孵化+培训输出”三位一体模型,既推动门店规模扩展,也同步构建起可持续的基层就业生态。
逸马围绕连锁品牌成长的关键路径,系统打造了包括连“锁培训咨询、品牌战略陪跑、全球连锁MBA教育、产教融合人才服务”在内的四大支撑能力模块,覆盖企业从初创到扩张全过程。通过模块化输出与定制化陪跑,赋能品牌实现从“门店复制”向“组织增长”的跃迁。
据悉,本次大会签约的多个城市合作项目均同步配套人才培育机制,涵盖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连锁运营课程、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内容,旨在将“合伙机制”真正转化为“城市创业土壤重构”的内驱力量。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