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石飞月)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10万台。”8月21日晚间的业绩说明会上,出门问问董事长李志飞定下了TicNote的年销售目标。
TicNote是出门问问今年4月推出的AI卡片式录音笔,截至8月20日其全球销量已经突破3万台。得益于TicNote的热销,出门问问今年上半年的AI智能硬件销量大涨,超过AI软件业务成为该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不过,这两年国内AI终端产品花样百出,出门问问的竞争对手更是层出不穷,该公司想要将TicNote打造成爆品恐怕并不容易。
AI智能硬件收入涨超60%
8月21日晚间,出门问问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收入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0%;期内亏损为290万元,同比收窄99.5%,亏损大幅减少;经调整净亏损(非公认会计原则计量)为140万元,同比下降97.5%,接近盈亏平衡。
对于亏损大幅收窄,出门问问解释,公司2025年上半年不存在或然可赎回优先股及普通股的账面值变动;经调整净亏损大幅下降,则得益于该公司积极推动“组织AI化”转型,将AI智能体深度融入核心业务流程与运营管理体系,构建了高效、灵活、自我进化的“AI原生工作流”,同时通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管控各项费用等措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AI智能硬件业务收入的强劲增长是出门问问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据财报,该公司AI智能硬件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为9827万元,同比增长64.8%,占整体收入的比例约为55%,超过AI软件收入成为出门问问第一大收入来源。
过去几年,出门问问在软件方面的收入与硬件形成鲜明对比,AI硬件(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已经连续4年下滑,2021年-2024年分别为3.38亿元、1.97亿元、1.64亿元和1.52亿元,而AI软件的收入逐年提升,尤其是AIGC解决方案增长明显,这几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7%、8%、23.2%及56.8%。
出门问问今年上半年AI智能硬件的增长离不开新品的热销。今年4月,出门问问推出其全球首款Agentic AI软硬结合产品——TicNote,一经发售销量迅速突破万台,位居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相关品类销量前列,截至8月20日,这款产品销量已经突破3万台,业绩说明会上,李志飞又定下了今年10万台的销售目标。
出门问问称,公司上半年加大了战略性市场投入和新产品TicNote的品牌投入,并同步优化了品类库存结构,短期内导致该板块业务毛利率有所波动,随着库存结构逐步调整完成,预期毛利表现将趋于稳定。
退居第二大收入来源的AI软件,今年上半年收入为8064万元,同比下降21.7%。出门问问表示,AIGC业务作为纯软件业务板块,上半年面临全球行业竞争加剧及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环境,公司对市场投放策略与获客成本进行了合理控制,从而使得AIGC业务收入的下降幅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并确保此板块毛利率的稳健提升。
不过出门问问并未在财报中披露两大板块业务各自的毛利率,整体来看,该公司的毛利率从去年上半年的64.7%降到了今年的59.4%,下降原因主要为AI硬件收入占比增加。
打造爆品不易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主要业务包括AI软件(包括AIGC解决方案及AI企业解决方案)和AI硬件。
尽管上市的时候打着“AIGC第一股”的旗号,其实硬件设备才是出门问问早期最重要的业务线,该公司第一款爆品是智能手表TicWatch。之后,出门问问还发布了智能耳机、音箱、智能车载设备等硬件产品,但这些领域并不缺乏行业大拿,因此该公司再也没能复制TicWatch的辉煌。
时隔多年,出门问问亟需打造新的一款硬件爆品,从TicNote的销售情况来看,或许有一些希望。
当然,这个时代纯硬件的营销已经落后了,出门问问给TicNote的定位是全球首款Agentic AI软硬结合产品,因为这款设备内置了智能体—Shadow AI。
“卡片式录音笔虽然是一个小众市场,但需求客观存在,而录音设备市场也正从‘记录工具’向‘智能分析助手’转型,传统产品仅解决语音转写问题,而TicNote的Shadow AI瞄准的是职场、教育等会议密集场景的效率痛点。”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若能验证Shadow AI在复杂场景(如跨境会议知识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并控制国内版性能损耗,则有望开辟蓝海,反之,若无法跨越技术落地与用户认知门槛,可能陷入硬件同质化竞争。
近几年,随着大模型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AI终端出现,且很多产品的功能大同小异,如录音、翻译、语音转写、存储等功能,手机、AI眼镜甚至一些线上会议App也具备上述功能。
李志飞在业绩说明会上就此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在AI与硬件深度融合领域,出门问问拥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和深厚的经验积累。“自2014年起,我们便率先布局智能穿戴设备,将语音助手引入智能手表,此后逐步拓展至耳机、音箱、车载设备等多元硬件品类。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硬件研发、供应链管理及销售经验,深刻理解硬件产业的复杂性与挑战。相较于纯软件企业乃至许多大型科技公司,我们在硬件领域更有经验。”
不得不说的是,出门问问成立以来走过了一条被外界视为“多次转向”的探索路径,从智能硬件到软件工具,再到如今的Agentic AI软硬结合。张孝荣建议,在AI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像出门问问这样的公司要生存,得走“精准定位+差异化技术+场景深耕”的路线。“产品线避免面面俱到,技术上别想着做‘万能AI’,可以先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代名词’,做好产品、加强体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