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越坤
A股迎来重要时刻!
继8月27日股价短暂超越贵州茅台之后,8月28日,寒武纪-U(688256.SH,下称“寒武纪”)再次强劲上攻,收盘上涨15.73%,股价收于1587.91元/股,以141元之差力压贵州茅台(600519.SH),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A股“股王”宝座易主。
有着“中国版英伟达”之称的寒武纪从2024年净亏损约5.3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净赚10.38亿元,这背后是国产AI(人工智能)芯片的加速成长。
在前海开源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眼中,新股王的诞生是一个时代变迁的标志性事件,反映出投资者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空前热情。
杨德龙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对寒武纪的未来成长空间赋予极高预期,致使其股价迅速攀升,甚至超越传统行业龙头。
“股王”变迁
近一个多月,寒武纪的股价启动狂飙模式。
7月10日,寒武纪收于520.67元/股,此后便扶摇直上,一个多月涨幅超过200%,至8月28日总市值高达6643亿元。
8月27日,寒武纪午后涨幅扩大至10%,股价一度超过贵州茅台;8月28日,半导体板块大涨4.09%,寒武纪和中芯国际的股价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寒武纪与贵州茅台并驾齐驱,成为A股市场仅有的两只千元股。
半导体板块异动,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大力扶持功不可没。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同日,寒武纪公布2024年半年报,其业绩层面的大幅改观,亏损上市的寒武纪迎来了盈利时刻。
寒武纪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首次扭亏为盈,为2.7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盈利,归母净利润为3.55亿元,同比增长256.82%。2025年半年度,寒武纪净利润约为1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寒武纪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 互联网 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
8月24日,高盛研报将寒武纪的12个月目标价从1223元/股进一步大幅上调50%至183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潜在上涨空间达47.6%。
高盛认为,在中国云服务商资本支出增加、供应链寻求多元化以及寒武纪公司自身研发投入加强的共同推动下,其长期增长前景可期。该行复杂的估值模型将目光投向2030年,其核心逻辑在于中国AI供应链整体的市场重估。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有着标志性意义。过去十年茅台是A股“信仰”,背后是消费行业的繁荣。如今寒武纪崛起,代表AI芯片产业受青睐,反映出主导产业的根本变化,意味着经济发展驱动力正从传统消费向科技创新切换。
是否拿住?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的切身感受是:美股的科技巨头们,像苹果投资者们当下关心的是,“新股王”现在是高处不胜寒,还是继续奏乐继续舞?
提到寒武纪,该私募基金经理总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记得我第一次买入寒武纪,股价大概是50多块钱。”该基金经理回忆道,当时其被寒武纪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巨大潜力所吸引。
然而,市场的波动总是出人意料。寒武纪第一波大涨之后,股价一度冲高,但随后又迅速回落到100多元/股,该基金经理决定再次加仓。
“没想到,后面股价似乎还没涨过200块,我们就全部卖完了。”该基金经理苦笑着说。
彼时,该私募基金团队对寒武纪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觉得虽然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利润数据始终不够亮眼。相比之下,苹果、微软,其财务数据都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拿着放心。但国内的科技股,很多时候拿得住靠的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念,甚至可以说是“无知”。
其自嘲地说:“知道得越多,越拿不住。现在回头看看,寒武纪的股价已经突破1500元大关,而我们却在山底就下了车。”
谈及寒武纪的高估值,魏凤春认为,政策窗口期带来的红利有可能转化为持续现金流以支撑高估值,但存在不确定性。从积极方面看,芯片半导体行业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营收有明显增长,且多地智算中心提高国产芯片采购比例,其大部分营收来自政府及国企订单。
“不过,当前可能存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压力、技术代差、市场竞争等问题,产品毛利率低以及依赖政府订单回款。若未来能突破技术瓶颈,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水平,政策红利有望转化为持续现金流,支撑其高估值,否则高估值或难以维持。”魏凤春称。
估值逻辑生变
在过去的十年间,贵州茅台一直是A股市场的“股王”代名词。
自2001年上市以来,茅台凭借其独特的消费品属性、稀缺性以及高毛利率,在A股市场中一路高歌猛进,从2014年股价不足百元,至2021年股价超过2300元/股,稳居A股“股王”的宝座。
不过,这一轮牛市启动以来,至8月28日,上证指数涨至3843.60点,续创10年新高。
在这一轮行情中,银行股等优质资产板块以及以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机器人、创新药、军工等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表现优异。科创50指数表现亮眼,年初至今上涨37.99%。
谈及与2014—2015年牛市相比的异同,魏凤春表示,本轮“AI+半导体”驱动行情在多方面存在本质差异。技术上,AI与半导体技术壁垒更高,研发难度远超移动互联网技术;政策方面,当前对AI伦理、数据安全监管更严,而“互联网+”时期政策侧重行业发展。资金上,本轮外资、量化资金参与度高,而“互联网+”牛市杠杆资金占比大。另外,AI+半导体领域面临全球巨头竞争,缺乏足够内生动力,行业竞争格局更复杂。
Wind数据显示,以8月28日的收盘价计算,寒武纪的市盈率(TTM)约为595倍,相比之下,贵州茅台的市盈率仅为20.2倍。
茅台代表着确定性和稳定性,过去十年营收和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毛利率稳定,是价值投资的典范。而寒武纪代表着不确定性和高成长性,需要资本承受更大风险以获取更高回报。
这场王座更迭背后是估值逻辑的重大变化,是从消费能力和品牌溢价,向技术壁垒和市场空间的切换。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像。
“当下投资者是在按照未来主导产业的逻辑进行布局,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已经成为共识。”魏凤春表示。
一位公募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当前硬科技领域成为资本“聚集地”,股权投资向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行业倾斜。寒武纪和茅台估值鸿沟合理,因二者估值体系不同。寒武纪处于AI芯片高增长赛道,市场对其未来技术垄断和业绩爆发有高预期,故给予高估值;而茅台属于成熟消费行业,业绩稳定,市盈率较低,其估值更注重当下现金流和分红能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魏凤春表示,在惯性力量推动趋势前行并累积风险的当口,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件事:一是各行业和各公司预期盈利的改善,二是抓紧转换投资思维,以适应新时代的基本要求。相对而言,业绩的观察是客观的,是后验的,数据出来后再坚定的投资者也无法否认。思维的转变则是主观的,是先验的,在变革和转型期,解放思想远比放开手脚重要,意识是行动的前提。
在杨德龙看来,就绝对股价而言,因流通股本较小,寒武纪股价单价已高于贵州茅台;就总市值而言,与老牌龙头仍有显著差距。若以价值投资视角审视,传统白马股凭借高分红率与低市盈率,仍具稳健配置价值;而新兴产业则更注重未来成长性与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