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比油车高63%,新能源车险刺客是怎么来的?
创始人
2025-08-29 19:22:49
0

“2024年有137个新能源车系赔付率超100%,相当于‘保一台亏一台’。”

文 / 巴九灵

“一年没出险,过去燃油车保费是逐年递减的,新能源险费下一年竟然贵了上千块。”

社交平台上,新能源车主对车险的吐槽屡见不鲜。进入2025下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已稳定超过50%,但尴尬的是,与同价位燃油车相比,电车保费始终居高不下,乃至被贴上了“车险刺客”的标签。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的车均保费比油车高出63%,即便扣除车龄等因素,仍比油车贵10%—20%。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连续不出险、保费递减”本是车主对车险的“默认认知”,可这一规则在部分新能源车身上似乎失效了。不少车主不得不精打细算“做减法”,甚至无奈弃保。“不是艺高人胆大,是真的不划算。”

一边是渗透率持续走高,一边是不满声浪渐起,“车险刺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未来又能否改善?

“车险刺客”花式跳涨

社交平台上,有关“车险刺客”的吐槽几乎涵盖了从投保到理赔的全流程。

图源:小红书

最普遍的,自然是电车与油车的保费差距。有网友总结不同价位的差异:10万元级电车,每年保费比同价位油车贵1000—1500元;20万元级差距最大,每年贵2500元;30万元级差距反而缩小,每年贵500—1000元。

除了“普遍贵”,保费“花式跳涨”更让人费解。有车主直言:“同一家保险公司,月初报价5800元,月底再问就涨到7225元;换另一家询价,直接报出11300元,短短一个月差价好几千。”

理赔环节的矛盾也很突出。有车主抱怨,自己的车托底伤及电池包,4S店判定需换整个电池包,保险公司却坚持局部维修,双方僵持不下导致理赔一拖再拖。

“定损标准不透明,我们反倒成了车企和保险公司博弈的牺牲品。”

不仅是电池,其他零部件的维修成本也让车主们头疼。有车主无奈表示:“修电池贵还能理解,可连尾灯轻微受损都要整体更换,燃油车几百块就能搞定,电车修下来要几千。”

智能驾驶与保费的“倒挂”也让车主困惑。平时,车企宣传时会强调“智能驾驶提升安全性”,可实际中,不少配备智驾的车型,保费反而更高。

“既然是卖点,为啥要让车主多掏保费?要是系统判断失误引发事故,责任该算谁的?”这类质疑在汽车论坛很普遍,“技术红利没享到,相关的保费成本倒要自己扛。”

面对车主不满,保险公司解释:新能源车年轻驾驶员多、营运车辆占比高,还存在大量“非营运身份、实际营运使用”的车辆,风险混杂推高保费。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35岁以下车主的占比,比燃油车高14%;非营运车险均价仅为营运车的一半,不少非家用新能源车“钻空子”——按非营运车低价参保,加剧了风险与保费错配。

还有车主反映,自己的车只是注册过网约车,从未实际营运且无任何出险记录,保费仍比普通私家车高1—2倍,“一刀切”让人心有不甘。

不少油转电的车主吐槽“初期成本转嫁”:“行业发展初期的额外成本,凭什么只让消费者承担?”

还有评论直言,矛盾若不解决,不仅会拉低车主的使用体验,更可能成为新能源车市场进一步拓展的“绊脚石”。

保险理赔工作人员检查车辆安全情况

“车险刺客”的由来

看似不合理的高保费背后,其实是多重行业现实因素的交织。

“车险刺客”的形成,首先绕不开历史数据不足的问题。

燃油车有百年市场积累,风险模型成熟、定价均衡;而新能源车正处市场爆发期,每18个月就完成一次换代,保险公司的历史理赔数据根本追不上新车上市速度,难以精准评估风险。

无法精准评估风险时,保险行业只能统一上浮保费以覆盖损失——这导致即便从未出险的车主,也被动承受保费上涨压力。部分新车型、小众车因风险难量化,甚至被拒保,这种做法被批为“懒政式风控”。

除了数据短板,新能源保费高于油车,关键在于保费结构的差异。两者的车险都包含交强险和商业险两部分,不过,交强险作为用于赔偿事故中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强制保险,收费标准不分油车还是电车。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商业险,作为自愿投保险种,新能源车保费明显更高:

◎ 第一,车损险是商业险核心,新能源车除基础保障外,还需专门覆盖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而“三电”正是其软肋,维修成本极高。

◎ 第二,第三者责任险定价规则与燃油车基本一致,但新能源车提速快、事故后果可能更严重,高功率车型保费会略高。

◎ 第三,专属附加险如“电池衰减险”“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险”,虽单险年费仅几百元,却进一步拉大与燃油车的成本差距。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检修

若从车险定价的底层逻辑看,保费高低主要由维修成本和出险概率两大因素决定,直白说就是“维修越贵、出险越频繁,保费越高”,而新能源车恰恰在这两点上都呈现“双高”态势。

先看维修成本。除了车身与电池一体化设计增加了维修难度,近年来新能源车的配置与智能化竞争激烈,高阶辅助驾驶、高性能车机快速普及,原本豪车专属的座椅按摩、后排超大屏幕等配置陆续下放,都让风险水涨船高。

其次是售后端,新能源车维修依赖主机厂授权,4S店垄断核心部件维修,配件价格高、选择少;尤其在县域市场,“三电”维修门店稀缺,局部地区的维修成本被进一步抬升。

更关键的是,高昂的维修成本还会间接放大定价公式里的另一个核心变量——出险概率。车辆需维修时,车主常面临“出险理赔”或“第三方自修”选择,可新能源车4S店维修价高,同样的小磕小碰,燃油车车主可能自掏腰包避免影响后续保费,新能源车车主却更倾向报案出险。

太平洋保险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险率30%,远超燃油车的19%;平均每笔赔付金额约7200元,比燃油车高600元——“出险更频繁”且“单次赔更多”,双重因素推高了保费。

保险公司也不赚钱

车主抱怨保费高的同时,保险公司也满是委屈——按常理“羊毛出在羊身上”,可新能源车险行业一直身处“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从2023年至今,我国新能源车险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24年,行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但亏损高达57亿;且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53%,已结赔款增速却达63%,“收钱赶不上赔钱”的倒挂现象明显。

细分到车型,2024年有137个新能源车系赔付率超100%,相当于“保一台亏一台”,部分高风险车型赔付率甚至超150%;放眼全球,中国新能源车车险35.2%的保费增速远超全球15%的平均水平,亏损规模却居全球首位。

如此看来,“车险刺客”的出现,部分也是险企为生存的无奈选择。对整个行业而言,车险定价本是多方参与的博弈,可当前各方却陷入“各自难”的僵局:

传统保险公司受限于“数据依赖”,既改不了车辆安全设计,也插不了维修环节,只能靠调保费被动控风险,治标不治本。

电池企业作为核心供应商,过去和保险环节缺乏协同,维修权限不开放,轻微损坏也要“只换不修”,难降理赔成本。

车企虽握有车辆数据与技术,但单靠自身涉足保险业务也力不从心:2024年特斯拉保险赔付率103.3%,远高于美国车险行业66%的均值,连续三年承保亏损;比亚迪保险综合成本率达308%,同样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因此,想把“车险刺客”打下来,单靠某一方行不通,必须靠顶层设计推动行业生态圈协同。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信部、交通部、商务部等联合发布了《深化改革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破局思路:

监管层面,需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与维修权限开放,打破主机厂对售后维修的垄断,鼓励保险公司与电池厂商、第三方维修机构合作,构建多元化维修体系。

图源:中国政府网

车企作为源头,要靠迭代辅助驾驶技术减少人为事故,从设计上优化一体化方案避免“小伤大修”。

目前行业已有积极尝试:更多车企入局车险,部分推出“智驾险”,例如比亚迪凭借“产销修一体”模式,2025上半年车险保费同比增1957%,印证了生态整合对风险控制的积极作用。

电池企业也在主动打破“封闭壁垒”,开放服务生态。例如宁德时代于2024年推出电池专项维修服务,将维修成本控制在1万—2万元,较整体更换下降80%以上,为降低售后费用提供了路径。

再看保险公司,在获得更多共享数据后,可从“事后理赔”转向“事前防控”,通过车载设备纠正高危驾驶行为、监测电池健康状态,提前排查隐患。

当各方合力推动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车险定价公式里的维修成本、出险概率等核心变量持续改善,保费自然会有下降空间。

写在最后:

当前的“车险刺客”,本质是汽车产业迅猛变革与传统保险模式短暂脱节的表现。

而要打破这种脱节,未来的新能源车险不能只照搬传统车险,而是要升级成保车辆使用、充电、软件和自动驾驶等多方面风险的“移动出行保险”。

从长远看,体系协同不仅能解决当下保费高的问题,更能释放新能源车险的巨大市场潜力。中国太平集团认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总规模已超1.9万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3.9万亿元,年均增速25%,而新能源车险正是这一增量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

车车科技董事长张磊判断,到2027年前后,新能源车险有望实现盈利,届时车险也将成为车企的重要收入来源。

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合理的保费不仅将惠及广大消费者,也能为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普及再推进一步。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8月28日,蚌埠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联合预验收组预验收,标志着蚌埠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向正...
“沙金”饰品更有性价比?检测视... 近年来随着金价持续飙升,一种标榜性价比之王的“沙金”饰品悄然占领市场。它们外表金光闪闪,酷似黄金,但...
对话小菜园董事长汪书高:先专注... 去年年底登陆港股的小菜园,打破了内地餐饮企业在二级市场59个月的沉寂,并迅速被更多人知道。在这之前,...
安踏集团上半年收入超385亿元... 消费动态 安踏集团上半年收入超385亿元,增长14.3% 2025年,安踏集团上半年营收达到385....
川啤崛起! 啤酒行业刮起精酿之风,正推动整个啤酒产业格局的重塑。巨头盘踞之下,四川啤酒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开始显...
企业融资迎来“透明时代”!一张... 在经济浪潮中,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融资是否“顺畅透明”直接决定发展节奏。当前,盐城正在掀起一场融资“...
杭州期货圈遭遇重大亏损?62%... 根据多家媒体的消息,7月底,杭州期货圈遭到“反内卷”行情的冲击,多家私募的主观CTA产品净值有较大回...
华为上半年业绩出炉:营收427... 瑞财经 吴文婷8月29日,华为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根据公告,公司实现营收为4270亿元,同比...
周心怀任中石油总经理,曾在中海... 8月29日,据中国石油报消息,当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
MiniLED板块8月29日涨... 证券之星消息,8月29日MiniLED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8%,长阳科技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
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中集环科第二... 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凭借罐式集装箱业务稳居全球龙头地位、医疗设备部件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以及以...
日照银行东港中心支行:筑牢安全... 大众网记者 陈璐 日照报道 为强化入职新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安全合规操作能力,8月26日,日照银行...
广东省:印发投资方案,瞄准多领... 【广东省印发工业投资方案,抢抓新赛道投资热点】8月29日消息,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加...
8月29日三维通信(00211... 证券之星消息,三维通信8月29日涨停收盘,收盘价10.47元。该股于9点30分涨停,13次打开涨停,...
湘潭电化上半年营收稳步增长5%... 湘潭电化8月28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4.7...
沪指十年没大涨,有主动基金能6... 财联社8月29日讯(记者 李迪)过去十年,上证指数上涨并不多,而绩优权益基金却大幅上涨。 过去十年,...
速递丨字节核心算力供应商秦淮数... 图片来源:Unsplash 据彭博社报道, 贝恩资本旗下的秦淮数据在华数据中心业务,正引来多方资本竞...
圣邦股份拟赴港IPO:市值近5... 瑞财经 王敏 8月29日,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邦股份”)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
业主亲述:深圳龙华小区调研后,... 我住深圳龙华某老旧小区快 5 年了(深圳物业满意度调查)(深圳市场调查公司)(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前...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 全国工商联在辽宁沈阳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结果显示,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